《经济通通讯社16日专讯》内地3月以来受疫情阴影笼罩,对经济的影响在4月全面显现。最新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断崖式下跌,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人民币.下同),远低预期的15150亿元,创下2017年12月以来的四年半新低,同比少增8231亿元;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亦大幅低于2.3万亿元预期,并较上年同期腰斩。
分析人士认为,在人行继续以稳健偏松货币政策与海外「鹰派」对抗的同时,更能发挥直接作用的财政和产业放松政策等亦应加码参与,合力稳住经济。就货币政策而言,4月被认为「抠门」的一次小幅降准过后,人民银行仍有可能在价格工具上再有所表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下调依旧可期。
*流动性淤积,并非货币政策放松可以解决的问题*
对断崖式下跌的4月金融数据,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邢兆鹏称,实体经济活动大幅萎缩,导致数据走恶,因此需要更多的刺激措施来振兴经济。他指出,但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正在淤积,说明这并不是货币政策放松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局需要通过财政和行业政策做出逆周期的应对。
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彭蔼娆也认为,人行正在努力决定是否通过降低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利率,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来自政府和人行的信息不一,很难做出决定,因为降低利率并不是帮助因封控而受损的经济的直接方式。财政措施会更加有效,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措施比较多。
*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最重要*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指出,对经济来说,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是最重要的,要把真正的需求拉起来,他指LPR应该还是会降的,因为存款利率降了,成本下来了不可能贷款利率不降。
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早前表示,中国财政货币政策有足够空间,将相机调控「该出手时就会出手」;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亦称,中国政策工具多,当前宏观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增量政策工具正在抓紧谋划,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显效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