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 以"改"促"混",持续推进国有企业转机制增活力
时间:2022-05-13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以视频方式召开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会议表示,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决定性进展,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过90%。三年行动将如何实现高质量“收官”?如何认识改革遇到的难点?围绕各方关注的重点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对中山大学副校长、管理学院教授、企业研究院院长,广东国有经济研究智库理事长李善民进行了独家专访。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以“改”促“混”

《21世纪》: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你认为需重点聚焦哪些问题?

李善民: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可围绕三方面展开:

一是优化布局,加快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一方面,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提升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以业务做强做精为重点,持续推动重点领域专业化整合,以解决部分行业依旧存在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中央企业的强强联合,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增进中央企业在国际标准、行业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此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提升。

二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机制改革和中长期激励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从第一批的9家混改试点到第四批的160家试点,混改试点企业由点向面梯次铺开、范围全面扩大,呈现明显加速、向纵深推进的态势。但“混”是第一步,“改”才是关键,转机制增活力才是最终目的。要以“改”促“混”,通过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机制,优化和调整混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关系,激活企业的运营活力和决策效率,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同时,建议通过制定“引资本”“转机制”“IPO上市”等混改三部曲,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制衡化和内部机制市场化。

三是强化合规,以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国企为目标,推动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从组织机构职责、制度建设、运营机制、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将软约束提升为硬要求,将国有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化。

《21世纪》:你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以“改”促“混”。这个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李善民:一是如何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机制”。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侧重点强调国有企业微观层面的“改机制”,即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走得快一些、做得好一些,也有企业走得慢一些,面临的改革困难多一些。但是引进非公资本、取长补短推进机制改革的思路没有变,因此做得好的企业需要将机制改革持续化、动态化,将改革的步伐与市场变化、企业实践变化保持一致;尚未达标的企业则应抓紧剖析存在困难的深层原因,切实落实机制改革给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二是如何广泛带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既包括国有企业引进非公资本,也包括国有资本参股非公企业。通过市场化重组等方式,围绕国有资本布局和企业发展战略,以双方自愿互利的市场化原则入股非国有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有资本应在助力民营企业纾困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如何以国有资本为纽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随着国资监管职能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进一步强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角色和功能,运用并购重组战略手段,从产业层面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产业链上端、价值链高端、创新链核心以及技术链的关键,从微观层面推进金字塔持股、交叉持股、连锁股东或内部资本市场构建,优化产业链布局,增强产业链创新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是整合国有资本的有效载体

《21世纪》:并购重组的战略手段如何与资本市场进行有效联动?

李善民:国有资本的并购重组是我们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研究的主题。我们认为,并购重组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十分重要的方式。例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混资本”是“改机制”的前提,并购重组是实现“混资本”的重要手段。并购重组作为市场化手段,可快速推进股权转让、混合,激发相关利益主体的活力,对于激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国企改革思路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以国有资本为主体推进并购重组,不仅包括了国有企业内部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也涵盖了外部与非公资本之间的战略性进入或退出,并兼顾到不同国有资本主体并购重组的异质性,拓宽了国有企业改革范畴。

资本市场作为资本优化配置的平台,是整合国有资本的有效载体,服务国有资本并购重组。第一,资本市场为国有资本形成与转化提供流动性,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使实物资本更具流动性,从而使得搜寻交易者、标的定价、资产转让的过程更加便利;第二,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国有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加快在落后产业中的退出速度,进而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第三,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国有资本并购重组筹集增量资本,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