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的替代方案--2022年一季度解读
时间:2022-05-1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5月9日,央行更新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面对外部环境动荡与国内疫情冲击的不利局面,央行强调以稳增长、保就业为第一目标,提示将关注通胀形势的变化。据此推测,二季度货币政策仍将以“宽松”为主基调,宽松主要体现在数量型政策工具方面,增量资金将向能源、农业、小微、物流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核心观点:

此次报告明确将“稳增长”与“防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相比四季度报告,此次报告突出稳企业、保就业的急迫性,明确将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新的政策工具为重点领域定向“输血”。

“稳增长”方面,报告淡化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提法,明确要求“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主动应对,提振信心”,“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防通胀”方面,报告高度重视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强调“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保持物价总体稳定”。报告要点如下:

要点一:专栏揭示已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带动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一周下降10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环比降幅刷新记录。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价格型工具起到功能替代,成为降息的替代方案,发挥引导银行贷款利率下行的主力作用。

要点二:专栏聚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通过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向市场重点领域投放信贷资源。结构性工具的创立,预计将带动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农田水利、能源安全、就业物流等领域可能成为下一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创新方向。

要点三:专栏突出《金融稳定法》,强调将以制定金融稳定法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契机,健全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预示其为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营造适宜空间。

要点四:形势分析部分,聚焦外部环境面临的三重压力,突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态势,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可能引发的输入型通胀风险。

要点五:明确将对农业、能源等重点领域,以及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接触式服务业等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新增“加大债券市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创新支持、加大债市统一执法力度”,预示债券市场供给将会扩张。

要点六:延续“金融23条”政策思路,将原“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调整为“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预示房地产宏观审慎将结构性放松。

市场启示:

突如其来的俄乌冲突与新冠疫情加剧了国内“稳增长”与美国“控通胀”的政策难度。对此,央行需要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与防止资金跨境大幅流出之间取得平衡。为贯彻4.29政治局会议关于“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给予的任务,二季度货币政策宽松将主要体现在数量型工具方面,存款利率改革将取代价格型工具发挥压降贷款利率、激发信贷需求的功能。总体来看,当前债市牛熊转换压力加大、股市复苏等待疫情好转与信心修复、出口减速对汇市的影响开始显现,维持上季度报告关于“建议投资者可逐渐将资产配置重心从债市向股市倾斜,并预留现金作为防御性准备”的建议。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央行眼中的世界

宏观经济光怪陆离,不同的观察主体难免基于自己的立场而有所侧重。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央行眼中的世界与侧重的信息无疑会对政策制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央行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深入理解政策动向的背景与含义。

全球经济研判

此次报告继续聚焦海外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突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态势,以及持续上升的通胀风险。

经济形势研判:报告研判当前拖累全球经济的三大因素为1)疫情脉冲式反弹,2)地缘政治冲突加剧,3)主要发达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在未来形势分析中,报告认为需重点关注地缘局势紧张、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以及全球复苏明显分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相比四季度报告,央行将“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判断升级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现”,重点关注地缘政治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给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带来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影响,提示来自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潜在风险。

通胀走势研判:通胀问题是此次报告聚焦的另一焦点。此次报告延续四季度报告对海外通胀的关注,重点提示发达经济体“工资—物价”螺旋上涨给通胀持续攀升带来的压力,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相比四季度报告,央行认为全球生产收缩与供应链阻滞可能会给能源、金属、粮食安全带来的系统性冲击,需要加强对国内能源资源保供稳价与春耕备耕工作的重视。

国内经济展望

在国内经济形势展望部分,报告强调近期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强调困境下“稳信心”的重要性。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但“点多、面广、频发”的疫情对经济运行冲击影响加大。疫情影响下,国内供求遇阻叠加“三链紧绷”(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宏观经济困难挑战显著加大。通胀方面,央行延续四季度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