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出口同比3.9%基本符合预期,疫情冲击工业生产拖累约10个百分点,外需尚有3个月左右偏强的时间窗口,如何抓住夏天的尾巴4月出口(美元计价)同比3.9%,较3月大幅下行10.8个百分点,与我们此前预期(5.3%)较为接近,主要拖累源于疫情上海导致的国内工业生产阻滞,而综合海外经济结构和其他主要出口经济体近期趋势研判,外需仍有三个月左右偏强的窗口期。5-7月出口能否重回外需正常拉动路径取决于上海等地疫情结束和供应链物流改善时点。4月进口(美元计价)同比0.0%,与3月基本持平。
外需仍处于较强格局之中,4月出口回落主要源自疫情对长三角一带工业生产的阻滞。美国等发达国家核心通胀维持高位、东盟韩国等周边国家出口维持高增,均指向外需4月尚处于偏热趋势,并非出口回落主因。从外需方面来看,我国出口直接间接主要由发达经济体商品消费需求所带动。美国核心CPI同比2-3月上冲至6.4%左右的40年高位,并主要由耐用消费品涨价驱动,充分反映出发达经济体商品消费需求过热、工业生产恢复缓慢的滞胀特征。韩国、越南4月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2.6%、25.2%,整体仍维持高增态势,也显示外需环境尚未转冷。4月上海静态管理,供应链物流遭遇阻滞,长三角一带处于全国龙头地位的汽车、机械装备制造、芯片电子产品制造等生产端受到显著冲击,加之上海港运转效率受到一定影响,基本抵消了深圳生产和出口迅速恢复的出口拉动幅度,综合估算4月疫情影响直接带来的供给侧暂时性阻滞导致的出口下滑幅度约为当月出口的-15%左右。从出口重点商品结构来看,手机、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汽车零配件等下滑幅度较深,与工业生产冲击结构较为一致。而长三角生产并不非常集中的家电、家具、钢材、服装、农产品等出口剔除基数扰动4月下滑幅度较小或出现改善。对主要出口目的地增速普遍下行,惟对中国香港出口增速反弹,佐证深圳地区工业生产恢复带动区域性出口修复,凸显4月下行压力来源聚焦在上海等地疫情和工业生产恢复形势方面。
大宗上游工业品进口持续增加,加工贸易相关中间品进口与生产同步受挫。4月进口增速0.0%,与3月基本持平于偏冷区间,但结构分化明显。国内投资等需求直接拉动的大宗上游工业品进口持续走强,原油(+45pct至77.5%)、铁矿石(+4.5pct至-31.3%)等进口增速不同程度抬升。但与加工贸易直接相关的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回落,代表性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增速单月下滑超15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生产导致的出口偏冷幅度较深,不应掩盖外需仍处强劲区间的大环境,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上海等地的动态清零和供应链物流的加速恢复,我们对6月之后工业生产的显著改善抱有期待,6-7月外需强劲拉动的尾部阶段仍可能见到出口同比大幅反弹至12-16%,预计全年出口、进口分别同比增长10%、6.8%,净出口拉动全年实际GDP增长仍预计达0.7个百分点。4月出口增速超10个百分点的回落并不是外需趋势走弱的体现,而是反映出上海等地疫情持续影响工业生产所导致的供给侧暂时性冲击内因影响的幅度较深。我们预计美国核心通胀二季度达到本轮顶部峰值,这意味着7月之前我国出口所面临的外需环境仍是较为强劲的。今年国内消费需求、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形成较为明显的拖累,稳增长需要尽力抓住外需拉动走强的尾部时段,我国工业产业链厚度和完整性已经被证明能够提供强大的疫情后恢复韧性,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上海等地社会面清零,供应链物流才可能迅速恢复,带动汽车、机械装备、电子产业链产能迅速归位,为抓住夏天的尾巴赢得关键时点。我们预计5月出口同比在基数走弱背景下小幅被动回升至8.0%,6-7月可期待增长12-16%,8月后随外需趋势扭转而持续回落,小幅下调全年出口同比、进口同比增速预测至10%、6.8%,分别较上月下修1个百分点,维持全年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预测不变,对年内出口建议不必过于悲观,下半年稳增长的胜负手主要还是在国内经济供需循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