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俄乌冲突爆发,全球经济再次受创,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IMF在最新报告中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大幅放缓,经济前景恶化。如何看待俄乌冲突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前景如何判断?各国如何加以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秘书长林建海。
记者: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俄乌局势演变,认为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您如何看待俄乌冲突的影响?
林:考虑到俄乌冲突的影响,IMF已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从1月的4.4%下调至3.6%,降幅近一个百分点。虽然大多数国家还将实现正增长,143个国家的经济增速预测被下调,这些国家占全球GDP总量近90%。受战乱影响,乌克兰今年的GDP预计将出现两位数下滑。受经济制裁及欧洲国家缩减从俄罗斯的能源进口等影响,俄罗斯经济预计也将萎缩。
俄乌冲突通过多重渠道波及全球经济。从近期看,世界经济发展将呈现五个特征:一是冲突导致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大涨;二是通货膨胀率大幅升高;三是全球融资环境收紧,债务压力加重;四是各国经济增长前景进一步分化;五是经济下行风险上升,未来增长面临极高的不确定性。
记者:我们都知道俄乌在能源和粮食市场上的重要性。据您观察,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会带来哪些影响?
林:虽然价格上涨有利于能源和粮食出口国,但依赖进口的国家的负担会大幅加重,尤其是欧洲、中亚、中东和非洲的大宗商品进口国。非洲85%的小麦都来自进口。对于那些经济基本面比较脆弱或者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甚至有可能引发国际支付危机和经济衰退。很多政府都宣布了限制国内物价上涨的措施,这些措施会带来财政成本并可能加剧全球供需错配,给国际价格带来更多压力,并可能加剧能源和粮食短缺。
记者:3月份采访您时,您已详细谈到全球通胀的问题。我们注意到,美欧通胀此后仍在上升,美联储为应对高通胀,在5月4日刚刚大幅加息50个基点,多国纷纷跟进收紧货币政策。您认为这将产生何种影响,尤其是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林:过去一年来,通胀上升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大了这一压力。据IMF最新估计,全球通胀率将在比原先预计的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在发达经济体中更为显著。目前60%的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已超过5%,过半数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率在7%之上。通胀威胁着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在许多国家,通胀已成为人们的核心关切,如果高通胀持久不下,可能会影响市场预期,增加控制通胀的难度。
随着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的收紧,国际融资环境将会恶化。这对债务水平本已高企、经济基本面比较脆弱的国家冲击尤其明显。在近70个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约10%的国家已陷入债务偿还危机,50%的国家也面临严重的债务困难。2022年初至今,美元指数已上升约8%,是过去20年来的最高点。美国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给以外币计价的债务国家带来了双重风险。如果全球金融市场的形势发生转变,这些国家还可能面临资本外流问题,造成融资压力进一步上升。
俄乌冲突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增大了一些国家的金融脆弱性风险,加大了全球融资环境急剧收紧和资本外流的风险。另外,新冠疫情已导致许多国家财政政策空间缩小,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和全球利率走高,将进一步压缩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空间。
现在看来,各国经济增长前景将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因疫情受到的经济长期创伤更加严重。据IMF预测,2022年这些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将为3.8%,远低于疫情前十年5%的平均年增长率。同时,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其经济增长预计将持续低于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受疫苗分配不均、燃料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低收入国家,尤其是弱势群体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富裕群体和贫困群体的复苏进程出现深度分化。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
记者: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出现负增长1.4%,引发了市场担忧。您如何看待美国经济前景?
林:鉴于诸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下行风险陡增,也引发了许多市场观察者对美国和欧洲经济在短期内走向的关切和讨论。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美国就业市场依然十分强劲,居民储蓄率持续居高,为经济持续复苏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但也有人认为,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过于迟缓,如要在今、明两年将通胀率降到其目标的2%左右,将需要大幅提高利率,有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下滑,甚至出现经济衰退。例如,哈佛大学教授肯·罗格夫认为,美国在一两年内将会出现较高通胀率和较低经济增长并存的局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原美联储副主席艾伦·布莱德一直对美国通胀和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近期也承认目前通胀率确实太高。但他认为,即便美国经济发生衰退,其程度应该是比较轻的,不会像1970年代发生的那种情况。
记者:如您所言,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都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下一步各国政策应对重点应放在哪里?
林:在巨大的不确定下,全球经济政策制定者们面临的政策权衡取舍将会变得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