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从2021年末的263.8%上升至268.2%,共上升了4.4个百分点,升幅明显。疫情仍是最大不确定性,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根据不同的经济增速所作的情景预测表明,2022年宏观杠杆率或将攀升5~10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大幅度反弹,一季度上升了4.1个百分点。但企业投融资意愿仍然不强。企业杠杆率抬升主要由于利率极低的票据融资大规模放量,企业长期贷款增速仍在下降。
货币政策发力的空间已然有限,未来需财政政策更为积极。中央财政用上缴利润来取代财政赤字,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本质上是财政空间的跨周期转移。
一、总判断:宏观杠杆率开始上升
我们测算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4.4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263.8%上升至268.2%。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基本稳定,下降了0.1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62.2%降至62.1%;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幅度较大,上升了4.1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154.8%上升至158.9%;政府部门杠杆率小幅上升,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46.8%增长至47.2%。与此同时,M2/GDP上升了5.8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208.4%升至214.2%;社融存量/GDP上升了4.6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274.7%升至279.3%。
受疫情冲击,2020和2021年这两年中,宏观杠杆率总共上行了17.3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上行了23.6个百分点,2021年下降了6.3个百分点。2022年一季度再度出现杠杆率上升的态势,一个季度即上升了4.4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上较高的增长速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三重压力不减,经济增速仍处于较低的位置;另一方面,债务增速提高,带动宏观杠杆率上升。根据基准假设,“十四五”期间我国实际经济增速如果维持在5%~6%区间,GDP缩减指数保持在3%左右,则宏观杠杆率势必会保持上升态势。
相比于2021年下半年,2022年一季度的债务增速有所恢复,而GDP增速继续下行,共同拉动了宏观杠杆率的上升。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了4.8%,虽然有去年基数较高的原因,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从环比上看,一季度相比于2021年四季度环比折年仅增长了5.3%,相比于疫情发生前的平均水平仍然下了一个台阶。由于价格水平的回落,GDP平减指数的同比增速相比于过去三个季度也有所下降。这两个原因共同作用,使得名义GDP的同比增速相比于2021年下半年进一步下降,在分母因素上使宏观杠杆率上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上升,一季度末M2的同比增速上升至9.7%,实体经济债务的同比增速则提高到10.1%。考虑到基期因素(2021年一季度货币和债务增速都是全年最高水平),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已然较强。
2022年一季度的GDP缩减指数低于过去三个季度,下降到4.1%的水平。一方面是CPI持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3月份的同比增速为1.5%,与去年12月份的增速基本持平;另一方面是PPI增速大幅下降,3月份PPI同比增速回落至8.3%,且还处于继续回落的态势中。CPI指数受消费需求端影响较大,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不振,很难带动CPI有较大幅度上涨;PPI在2021年受全球大宗商品成本价格影响较大,出现了本世纪最大增幅,但随着全球物价增速放缓以及下游消费需求低迷,PPI也很难保持长时间上涨。叠加基期因素,未来PPI增速仍将下行,带动GDP缩减指数继续下降。虽然一般价格水平增速下降有利于货币政策得以释放更大的空间,支持更大幅度的货币和债务扩张,使央行免受物价水平的掣肘,但物价是宏观杠杆率的分母因素之一,其增速下降客观上拉低了名义GDP增速,抬高了宏观杠杆率预期。
从杠杆率结构上看,一季度带动宏观杠杆率上升的主要是非金融企业部门,一个季度上升了4.1个百分点,占到全部上升幅度的近95%。这一格局与2020年一季度十分类似,当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也是一个季度上升了9.9个百分点,占到全部杠杆率上升幅度的70%以上。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大幅上升体现了信用供给方面的宽松力度,有利于帮助非金融企业放宽资金约束,加大投资,以投资来带动经济恢复。政府部门杠杆率有小幅提高,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加快发行,叠加去年四季度大幅增长的专项债资金,基建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居民杠杆率基本未变,房地产贷款较为稳健。
在基准情景下(全年经济增长5.5%,GDP缩减指数增长3%,非金融部门债务增长11%),二季度后宏观杠杆率增速将逐渐放缓,未来三个季度共上升2个百分点左右,全年上升6个百分点。但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来看,外部冲击的负面压力依然较大,二季度增速很可能不及预期。如果全年经济增速不及5%,杠杆率或将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
二、分部门杠杆率分析
(一)居民杠杆率持平,结构有所优化
2022年一季度居民部门杠杆率下降了0.1个百分点,从2021年末的62.2%下降至62.1%,已经持续七个季度在62%的水平上下微幅波动。居民债务增速放缓是杠杆率保持平稳的直接原因;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仍在提高,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缓解居民债务的系统性风险。
1.居民债务增速降至本世纪以来最低水平。
随着经济下行以及居民收入下行,居民的消费和贷款融资意愿都有所下降。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