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4.8%,总体仍在合理区间,但相较去年全年两年平均增速5.1%要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尤其是面对国内多点散发疫情,3月消费和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地区物流受阻,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加大。
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面对全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要如何进一步稳增长,经济领域要防范哪些重点风险,如何回应市场关切,政治局会议做出了系统部署。
关于经济目标、疫情防控、增量政策有这些重点部署
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要做好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工作。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稳控安全生产形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4.8%,面对国内多点散发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完成全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难度加大。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坚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5.5%左右的目标,是有一定弹性的。尤其考虑到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100万人以上,为了实现就业目标,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
当前国内多点散发疫情,部分地区的物流、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一定困难。政治局会议要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4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动态清零”是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是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务必守住的底线。“动态清零”不是绝对的“零感染”,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防控措施,并根据新情况优化升级防控措施。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鼓励地方探索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杨畅表示,常态化核酸监测点的覆盖面有望进一步扩大。近期杭州等地,已经展开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点的设置。通过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将核酸检测环节进一步前移,加大核酸采样的便捷性,有利于尽快掌握奥密克戎的传播链条,尽早切断奥密克戎的传播路径,推动人员流动的修复,减小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针对当前不确定性上升的局面,宏观政策会加大稳增长力度。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可以谋划疫情纾困一揽子计划,在既有规划和部署的基础上,新增相关项目和投入,比如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以疫情救助和新增项目为载体,财政和货币政策给予配套支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疫情对整体经济影响比较大,可以参考2020年的政策组合,考虑推出一系列抗疫相关的增量政策,比如防疫的再贷款、抗疫特别国债;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纾困政策,比如专项再贷款、延迟还本付息政策;针对当前消费低迷的状况看,可以发放消费券、增加居民收入等举措。
罗志恒表示,谋划增量政策方面,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以考虑推出缓缴社保、减轻房租、贷款延期支付等举措;可以考虑推出抗疫特别国债,加大基建投资力度;货币政策方面要推动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针对企业信心低迷的状况,对监管考核政策适当做些调整。
楼市、股市与平台经济等迎来利好
会议强调,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