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招人不好招。企业能做的就是提高待遇,提高隐形福利,帮员工搞定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浙江荣泰电工器材有限公司(下称“荣泰电工”)总经理郑敏看似平常的回应背后,是刷新大众认知的“高薪留人”。
5月1日,时隔26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意在提倡“普职协调发展”,包含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等内容。这也被外界视为从法律上打破了职业教育天花板,将让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出更强的支撑作用。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的趋势增强,企业对于技能蓝领的需求激增,人才的供应有了快速加大的动力。为此,在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和职校联手培养人才,为智能化的设备提供“定制化”的技术蓝领。
技能蓝领越来越稀缺
郑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工厂里工作年限在5~8年的运维工人,年薪高达30~50万元。除此之外,做满5年的员工,还能一次性获得公司发放的50~100万奖金。
如此高薪的背后,需要作为行业“隐形冠军”的实力和底气,但更多的还是招工难带给企业的涨薪压力——“涉及到精密设备的操作工人,市场上本来就很少,难招的同时,培养一名熟练技工的费用也很高,一旦流失,对于企业的损失更大”,郑敏认为,给出尽可能好的待遇,对企业来说是应对招工的必然选择。
不过,再高的待遇也只能在紧缺的供给中“抢”人。
稀缺向来是相对的,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以及供需之间的不匹配是根本原因。
招工难促使制造业加大了“机器换人”的速度和规模,而随着制造业“机器换人”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维护和运作这些机器的技能蓝领的需求则显著激增。
苏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明志科技”,688355.SH)去年年5月登陆了科创板。该公司董事长吴勤芳告诉第一财经,现在招普通工人比较困难,但挑战更大的是招更高一级的技术工人,即能够操作一些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技能蓝领。他们的岗位多数是巡视整个车间和生产线,在发现异常时能快速反应,解决小问题,及时上报大问题,“这样的技术工人尤其难找,供需越来越紧张”。
人力资本数据中心中智咨询的《2022年一线蓝领用工及薪酬管理调研》(下称《调研》)显示,83%的制造企业有不同程度的蓝领用工荒问题,其中32%的企业常年存在用工荒及用工短缺问题,42%的企业特定时期会遭遇用工荒(如生产旺季)。
4月27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实训室学习汽车修理技术。
高科技制造、能源化工企业更多面临常年的用工荒挑战,而汽车制造、机械设备、消费品制造企业以特定时期如生产旺季的用工荒挑战为主。
作为半导体领域的科技企业,英诺赛科(苏州)科技有限公司CFO钟山告诉第一财经,为了满足逐步增加的产能需求,公司的技术蓝领将呈现倍数级别增加,产满满载的技术蓝领总人数预计在700~800人左右。
钟山坦言,半导体人才的需求与目前市场上的人才供应是不对等的,这里的不对等包括人员规模和技能要求。
在明志科技的智能工厂里,现存的操作工人和同等规模的普通工厂相比,削减了至少三分之二的人工,剩下的都是可以管理多台机器的技术蓝领。
吴勤芳提出,这些技术蓝领经常需要对自动化的生产线及设备的改进、完善提出建议,有时还需要做一些新装置的调整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一名成熟的技术蓝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大专毕业且专业对口,而且还需要有若干年深入工厂的实战经验。
稀缺性和“高价值”相呼应。
“我们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车间,按人均产出来算,一个车间的操作工人所产出的年产值高达300多万元人民币。而一般普通制造业,估计不到三分之一。”吴勤芳认为,这既是技术蓝领的高薪基础,也是他们获得成就感的来源之一。
在明志科技的工厂里,可以独立上岗的技术蓝领,月薪平均是普通工人的两倍以上。级别高的技术蓝领很可能比级别低的工程师薪水还高。
为了留住成熟的技术蓝领,荣泰电工更是为他们开出了高薪。除了30~50万的年薪,并从去年开始做出了给满5年的员工一次性发放50~100万奖金的慷慨承诺。
郑敏强调,这是除了正常的年终奖之外的额外奖金,也叫企业年金。截至目前,公司已有近3成的员工拿到了这笔年金。
这大概算得上是制造业顶级的工资待遇了。背后是这家企业比同行业高出不少的盈利率。而多数利润没有那么高的制造企业,也普遍给予技术蓝领万元左右的平均月薪。
中智《调研》显示,2022年普通蓝领(普工)年薪在8万左右,市场高位水平在9-11万之间;技能蓝领(技工)年薪在10万以上,市场高位水平在12-15万之间。一些技能要求高的例如高科技制造(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材料)或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汽车零部件)高技能蓝领年薪甚至高达15-20万。
另外,2022年超六成企业对蓝领人员有明确的调薪计划,调薪率平均在6%-7%之间,一线蓝领的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