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5月2日消息,5月1日0-24时,新增本土病例“846+6895”。
5月1日0-24时,北京新增本土病例“36+5”。
5月1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病例“727+6606”。
5月2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介绍,上海环境清洁消杀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阳性感染者家庭终末消毒、阳性楼栋消杀全覆盖。
新增本土病例“846+6895”
国家卫健委5月2日通报,5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6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9例(广东5例,江苏3例,广西3例,上海2例,福建2例,四川2例,天津1例,黑龙江1例);本土病例846例(上海727例,北京36例,吉林31例,广东23例,黑龙江8例,四川6例,山东5例,浙江2例,江西2例,新疆2例,内蒙古1例,辽宁1例,福建1例,河南1例),含56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529例,吉林27例,广东7例,北京2例,四川1例)。新增死亡病例32例,均为本土病例,均在上海;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66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例,本土病例4647例(上海4242例,吉林242例,黑龙江45例,广东29例,江西25例,浙江13例,北京10例,湖南7例,山西5例,江苏5例,河北4例,福建4例,青海4例,山东3例,陕西3例,河南2例,四川2例,内蒙古1例,安徽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2454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29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957例,其中境外输入62例,本土6895例(上海6606例,辽宁95例,新疆37例,江西35例,山东34例,黑龙江20例,吉林16例,江苏16例,浙江16例,北京5例,河北4例,河南4例,广东2例,广西2例,湖南1例,四川1例,云南1例)。
上海:全市开展环境清洁消杀专项行动
发布会上,刘多介绍,当前,全市疫情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社会面清零工作已进入关键攻坚期。清洁消杀是十大攻坚行动之一,在全市开展环境清洁消杀专项行动,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全面加强专业规范指引和专业力量配备。目前,重点聚焦终末消毒和预防性消杀两大领域,贯穿“防护、操作、评价”三个环节,制订形成了22个专业指引体系,并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各类专题培训,覆盖面超400万人次。目前,上海已拥有超过6000人的专业力量,能够基本满足全市专业消杀需求。
第二,扎实推进住宅小区环境清洁消杀。目前,日均出动消杀力量约16万人次、消杀面积约1.4亿平方米,实现了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全覆盖。此外,针对大家关心的“快递物品消杀”这一问题,开展了专项行动,推动全市各小区设置快递物品集中消毒区域,日均消杀快递物品近100万件。
第三,积极开展重点场所清洁消杀工作。对建筑工地、办公楼宇、商超、各类学校等十大重点场所全面进行预防性消杀;对于街面道路,在日常清洁的基础上,开展了两次“大冲洗”活动,累计出动保洁人员1.35万人次,高压冲洗车、洒水车等3400辆次,消除死角盲区2405处。
刘多表示,上海环境清洁消杀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阳性感染者家庭终末消毒、阳性楼栋消杀全覆盖,加强对基层消杀工作的支持,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手势,并兼顾居民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及时高效、全面彻底。
上海多措并举助力科技企业纾困解难
发布会上,刘多介绍,为助力科技企业度过难关,4月2日发布了《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击疫情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些措施到目前,主要发挥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发挥财税政策支持作用。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将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4月份以来,上海市科技企业已申领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4350万元;第一批科技创新券兑付工作也已完成,惠及企业和服务机构近200家,兑付金额超1000万元。同时,对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科技企业和人才,优先支持其申报有关科技项目。同时也做好科技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落地,让企业弄得懂、会操作。
二是推动科技金融助企纾困。为申请无还本续贷、展期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缓解暂时性资金压力,目前已有75笔相关贷款完成备案推荐,合计3.6亿元。鼓励合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降息降费,确保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同时,采取全线上“申请、受理、推荐”方式,向银行推荐科技企业,加速贷款审核。已推荐108家企业申请履约责任保证保险贷款,金额约4.9亿元。
三是快速响应企业项目申报需求。对于惠及面广、关注度高的计划项目,适当放宽要求,延长填报时间。2022年度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小巨人综合绩效评价等科技计划,填报时间均延长至5月底;创新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取消了注册时间、资产总额等方面参赛要求。
四是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服务。疫情期间,不少企业采取居家办公模式,面临很多问题,为及时了解企业困难、回应企业咨询,科技服务热线业务不停摆、服务不打烊,一线坐席日均电话服务量超300个。
上海:5月1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