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业拉动一季度工业利润 行业利润分化亟需政策调节
时间:2022-04-28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5%,延续了开年以来的增长态势。不过,行业利润分化加剧。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5%,延续了开年以来的增长态势。

一季度采矿业保持1.48倍的利润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利润增速均在150%以上,而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均呈下降态势,分别同比下降2.1%和30.3%。反映了行业利润分化再度加剧。

受访专家表示,一季度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措施正在抓紧落地对冲下行压力,不过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给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需要警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企业的资金流动安全,加快落实落细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采矿业利润增长近1.5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3.8个百分点,并且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间利润分化明显。一季度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835.0亿元,同比增长1.48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这一数据时指出,目前能源保供措施有效推进,煤炭等能源产品生产较快增长,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共同带动相关行业利润快速增加。一季度采矿业利润增速较1-2月份加快15.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3月份PPI同比涨幅分别扩大至53.9%、47.4%,带动一季度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89倍、1.51倍,两个行业合计拉动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1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三大门类中的制造业利润下降2.1%,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更是大幅下降30.3%,实现利润总额982.5亿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电煤价格总体呈持续上涨态势,导致一季度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1300亿元左右。

中电联分析,目前燃料成本的大幅上涨,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异常紧张,增加了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风险。建议在持续增加煤炭供应总量的同时,确保电煤价格落实到位,督促煤炭主产地不折不扣推动煤炭价格机制落地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了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的合理区间,如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价格合理区间为每吨570~770元。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出专项部署,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多行业“价涨利薄”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49.7%。部分钢企向21世纪经济报道反映,虽然钢价保持震荡上行,但生产成本的攀升速度更快,并且产销情况不佳,不断压低行业利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重点钢企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69%,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3月末,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进口矿价格为158.39美元/吨,比年初上涨33.2%。一季度,炼焦煤、冶金焦、废钢平均市场价格分别为2813元/吨、3167元/吨、3665元/吨,同比分别上涨75.1%、27.0%、13.5%。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铁矿石、焦炭价格居高不下,同时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形势趋紧,钢铁企业面临物流交通受阻、成本大幅上升等困难,环保管控加严、降碳任务艰巨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挑战。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3月份七大钢材品种的平均毛利为366元/吨,部分品种吨钢毛利已在亏损边缘。

唐山某钢企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经历两次局部地区封控后,唐山部分钢厂已组织减产,高炉停工检修,目前企业开工率不到70%。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7日,共有20家钢铁相关上市企业对外披露2022年一季报,其中,包括河钢股份、沙钢股份在内的12家钢企净利润同比下滑。

王国清表示,今年钢铁行业利润也在一定程度受到出口减弱的影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去年4月和7月两次取消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使得钢材出口成本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出口钢材同比下降25.5%,钢材市场将会把保证内需稳定放在首位,后期原料价格回归,将有助于企业成本下降,盈利空间改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上游能源及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而疫情反复使得终端需求疲弱,这使得处于中下游的制造业在生产和销售两头承压。

汽车行业也同样受到明显影响,从今年年初开始,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多个品牌发布涨价声明,但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1.9%。3月末到4月初,吉林和上海两大汽车生产重镇也先后因疫情因素而按下暂停键,周边地区的汽车供应链也在面临挑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3月份利润下滑的原因更多是由于芯片短缺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以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