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4·26中央财经委会议点评:对基建投资的持续性可以再乐观一些
时间:2022-04-28 00:00:00来自:国泰君安字号:T  T

本报告导读: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聚焦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释放了基建投资不仅在短期稳增长,更在中长期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的信号。我们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资金来源和项目储备均不是制约因素,对基建投资的持续性可以再乐观一些。

摘要: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一个很高的定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明确我国基基建空间还很大,不存在优质项目不够的问题;

基建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双重作用;

提出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的概念,短期经济效益的高低不是评价基础设施价值高低的唯一因素。

基建重点领域在哪?此次会议对新老基建细分赛道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和阐述,新老基建细分赛道均包含在其中并相互融合:

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是压舱石,无论从体量还是重要性来看,对整个基础设施均起到引领作用;

围绕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未来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网络型和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领域,新老基建相互融合,预计未来规模将加速扩张;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补短板方向,农林水利、城乡冷链物流和高标准农田是重点领域。

基建的资金和协调问题如何解决?会议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旨在破除2018-2021年基建投资断崖式下滑的症结:

在严控地方隐性债务、城投债逐渐退潮的大背景下,以专项债为核心的新的融资机制将会逐渐完善;

统筹协调区域间规划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有望为基建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扫除障碍;

未来围绕城市群的基建,以及科技、信息等新基建将提高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也将提高,从而形成基建投资和运营的正向循环。

中央以高规格会议讨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我们认为基建投资的逻辑将从短期延续至中长期,资金来源和项目储备均不是制约因素,对基建投资的持续性可以再乐观一些:

开年各地重大项目开工情况良好,项目储备充足,基建全年发力的确定性较强;

专项债发行到形成实物工作量存在约一个季度的时滞,全年基建资金无虞;

“十四五”仍是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时期,22年过后基建投资仍能维持4%左右的增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