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时间:2022-04-27 00:00:00来自:数数道字号:T  T

我国灵活就业种类多样,包括兼职、外包、劳务合作、短期合同、自雇合作、劳务派遣等方式。

在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各种灵活的就业模式吸纳了许多劳动力。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约2亿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前就业人口为7.5亿,这意味着,灵活就业占比总就业人口约26%。

灵活就业已成为不少应届生、职场人的选择。哪些行业、什么岗位最“灵活”?谁在选择灵活就业?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用数据为你解读其背后的就业趋势。

1.谁在灵活就业?

30岁以下未婚年轻人和“养家中年”是主力

谁是灵活就业的主力?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灵活就业呈现“高学历”、“青年化”趋势,其中灵活用工的主要从业者,且以三十岁为界,未婚、无生计压力的年轻人和已婚、有养家责任的中年人构成灵活用工人员的主力。

根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近五成受访企业表示主要岗位灵活就业人员的年龄集中在30岁及以下,近三成企业表示主要岗位灵活就业人员年龄集中在31-40岁,不到4.81%的企业表示主要岗位灵活就业人员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

从业人员的性别分布呈现以男性为主的特点,这是因为涉及大量从业者的工种、岗位,例如以一线生产工人、建筑工、外卖送餐员、快递人员、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体力劳动者群体;以IT人员为代表的技术人员群体,多以男性为主,而客服、信息审核、数据标注、行政文员、财务、法务、网络主播等群体则以女性为主。

结合灵活用工人员的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数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两类人群构成了灵活用工人员的主力:一类是30岁以下的未婚年轻人,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没有需要供养的家庭成员,生计压力相对较小。他们多因积累工作经验、寻求发展跳板等原因从事灵活用工。当然这个群体也不乏缺乏职业规划或偏好弹性工作模式者。另一类是3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已婚劳动者,他们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需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从事灵活用工以获取更高的到手收入。

与此前大家普遍认知有所不同,数据显示,当前灵活用工人员普遍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这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灵活用工人员都从事的是与新经济有关的生产和服务性工作,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岗位从基础性、辅助性岗位向专业性、技术性岗位扩展,而且岗位类型的变化也导致对灵活用工人员更高的学历要求。

此外,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兴职业,中国灵活就业人数明显增加,思维活跃、擅长创新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成为灵活就业的主力军。公开报道显示,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统计,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均超过16%。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发现,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灵活就业率均同比增长。而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灵活就业率相比去年略有下降,从14.2%下降至13.6%。

2.哪些行业和岗位最“灵活”?

超四成灵活劳动者是一线工人

当前灵活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技能单一、协作性不强的“蓝领”岗位。《报告》显示,“普通工人”是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人员最为集中的岗位,占比为45.6%。

“白领”也正在加入灵活就业的阵营。数据显示,“IT和其他技术人员”是企业使用灵活就业人员第二集中的岗位,占比为18.2%。岗位为行政、人力、财务、法务的占比为3.2%。而“电商、影视娱乐从业人员、网络主播”的占比较低,为0.8%。

为何会出现白领“灵活就业”趋势?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不少白领想要在家办公从而倾向选择较为灵活的工作方式。做自由设计师、程序员最容易在服务众包平台上接单,不用挤地铁通勤,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换取劳动报酬。

哪些岗位需求最“灵活”?以猪八戒网外包需求大厅为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近三年TOP10雇主需求发现,设计类的需求和IT类的业务需求占比最大。其中,LOGO业务需求量在猪八戒网居于首位,占比为27.8%,而VI设计的需求量则稳居第二,占比为6.7%,包装设计、宣传品设计、网站定制开发的业务需求依次占比为5.8%、4.7%和4.4%。

哪些行业灵活就业劳动者最集中?从岗位分布来看,制造业灵活用工集中于普通工人等一线基础岗位;传统服务业灵活用工集中于服务员、保洁、保安等基础岗位;现代服务业灵活用工则集中于专业技术岗位与市场岗位。

《报告》数据显示,建筑业的灵活就业人数规模居第一,为4449.6万人,建筑企业灵活用工人员占比总用工数为76.60%。而制造业的灵活就业人数规模仅次于建筑业,为1530.2万人。

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也存在大量灵活就业人员,餐饮酒店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教育培训业一直是流动性服务业的典范,劳动者流动频繁,存在大量兼职人员等,分别有1044.3万人、576.6万人和369.6万人。金融、房地产业和互联网、IT相关行业也存在一定的灵活就业人员。

3.为什么选择灵活就业?

劳动者为“缓解经济压力”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