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中期投资率的平衡
时间:2022-04-27 00:00:00来自:广发证券字号:T  T

报告摘要:

中央财经委会议涉及“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经济问题的顶层设计,因此每次会议精神都极为重要。比如2018年4月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是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2018年7月第二次会议是关于“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问题”,2019年8月第五次会议关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以及“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2021年8月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的主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深入研究一批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发挥了战略引导作用。

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重视政治引领、纲举目张,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视科学制定战略策略,重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重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重视狠抓落实。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基建是已经饱和,还是仍存空间。对此,会议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会议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高的一个定调。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常有的认识是投资回报率已经不高,会议对此问题也做了一个明确回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简单理解,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是存在外部性的,需要算“综合账”,比如它对于生态环境、社会福利的影响;二是基础建设是长周期管理的,需要计算它在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要科学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哪些领域?本次会议也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阐述,强调的领域包括交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源(分布式智能电网,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油气管网)、水利(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产业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城市基础设施(城际铁路网、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卫生应急设施、智慧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农村交通运输、城乡冷链物流、规模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

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