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万亿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托底经济?
时间:2022-04-27 00:00:00来自:西部证券字号:T  T

核心结论

4月26日人民银行表示将新增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及民航专项两项再贷款。再贷款工具的创设成为了当前货币政策的发力点。

什么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再贷款再贴现类工具,主要包括已存在的再贴现、支小支农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及正在创设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物流业再贷款及民航专项再贷款等。每个工具其优惠利率、发放对象、使用额度均不相同,央行会根据各行业特点设置相关细节,均采用“先贷后借”的机制安排。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原理是商业银行按照央行的要求对特定行业进行信贷投放并获得低成本的准备金“报销”,这对于小型银行来说极具吸引。

如何理解其创设逻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纾困。我们理解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作用是意图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近期国内的疫情使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又多了一层创设的逻辑:纾困。使用结构性工具可以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及企业提供定向支持。4月以来,人民银行分别沿着上述两条逻辑线在创立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经济中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新增了科技创新、普惠养老、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再贷款;纾困新增了物流及民航专项再贷款。

再贷款类工具有什么影响?信贷增长的抓手及流动性投向的新通道。

1)信贷增长的抓手。人民银行近期提到的由再贷款带动1万亿元的新增信贷主要可能由支小支农再贷款、两项减碳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带动。

此外,根据“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纾困”的投向思路,人民银行今年大概率会创设新的再贷款工具,比如重大制造业专项再贷款、支持农业生产、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保供的再贷款及纾困零售、旅游等行业的再贷款。

2)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托底经济?若把可能新增的再贷款工具都包含在内,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接近1.5万亿元,这对于今年信贷的平稳增长有重要帮助。短期受疫情掣肘,政策或难实施,一旦疫情降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快速、有效助力稳增长。

3)流动性投向的新通道。除了带动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体系的影响也愈发明显。首先,伴随着结构性工具的使用,央行投放了大量的准备金,使得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充沛;其次,作为定向支持的工具,央行对于结构性工具的调整更加灵活。

4)再贷款投向也可能是权益市场筑底后的机会所在。

风险提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创设不及预期;经济基本面下滑超预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