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40多年间,深圳经济总量连年飞跃,2021年,已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
奇迹般的“深圳速度”背后,是380万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活力迸发。金融,无疑是激活这一池春水的关键因素之一。
乘着“双区”建设的东风,近年来深圳金融业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锐意创新、先行先试,已经涌现出一批代表金融创新“深圳之光”的项目和成果。
在3万亿“创新之城”再出发之际,上海证券报记者深入深圳金融创新一线,触摸走在最前沿的“深圳之光”,感知深圳金融创新的最新面貌,解码“深圳速度”背后的金融力量。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的开放、包容环境,为金融与科技的创新、融合提供了最佳土壤。
在2022年3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排名大幅提升,跃居全球金融中心第10位,其中在“金融科技中心”专项排名中跃居第6位。
我国金融科技顶层设计的完善,助力了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近日,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2022年要贯彻“十四五”规划纲要,多措并举推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22-2025年)》落地实施,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
在深圳,从2020年4月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至今,已经有两年时间,目前已推动两批8个试点项目入盒测试。历经两年试点后,深圳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将为深圳迈入“4万亿”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科技生态初具规模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近年来,深圳持续推进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建设,在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方面成效显著。
“深圳科技创新企业密集活跃,在金融科技领域基础优、起步早,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能力处于领先位置,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金融科技的落脚点和关键点在于应用,2020年4月,深圳正式启动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运用新兴技术手段驱动金融创新。
截至目前,深圳市已有两批共8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开展测试运行,涵盖区块链、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可信执行环境等新技术,覆盖“支付、信贷融资、征信、供应链金融和跨境人民币收款”等金融应用场景。2021年9月,“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创新应用已成功完成创新测试。
“我们聚焦推动基础性、制度性、平台性金融科技创新,着力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平台,践行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金融科技监管之路,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赋能助力。”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自人民银行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以来,福田区多个创新应用入围测试,首个完成测试的‘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项目就是由福田区政府与百行征信联合建设,有利推动科技赋能金融惠民利企、促进金融业务创新。”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朱江表示。
应用多点开花赋能产业升级能级提升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2022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在产业布局上,深圳加速“固优势、补短板、升能级、育增长点”。深圳金融业同样在奋力赛跑,为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
基于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平安好链”平台以新能源产业链为最重要的服务场景之一,该平台为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转让、融资、财务管理、理财等全流程服务。
“产业链企业链条类似‘哑铃’,即中间核心企业很少,但是上下游两边很大。很多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只有通过平台系统把产业链数字化,实现发票流、资金流、合同流、货物流‘四流合一’,才能为上下游中小企业精准画像,为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科技团队首席技术官周博说。
据介绍,“平安好链”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金融的信任难题——将企业身份、应收账款等信息上链存证,有效保障交易背景真实有效、信息防篡改和可追溯。
周博表示,金融科技可以成为产业的连接器、产业生态发展加速器。围绕深圳产业发展方向,未来“平安好链”平台将拓展更多产业场景,纳入更多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商。
近年来,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一抹亮色。数据显示,中国70%的跨境电商聚集在华南,华南80%的跨境电商聚集在深圳,深圳跨境电商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背后,也有金融科技在支撑。
“由于收款链条较长、订单金额小,频率高,贸易背景资料难以线下整理提供等问题,众多出口跨境电商企业在收款时面临着效率低、成本高、换汇风险等痛点。”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吴世飞表示。
为了解决上述痛点,工行深圳市分行“基于人工智能的出口电商跨境人民币收款服务”打造了“出口跨境电商直通车”产品,为跨境电商提供包括跨境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