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万大学生毕业规模创新高 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促就业措施
时间:2022-04-26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将有1076万大学生毕业,规模创历史新高,与之伴随的,是不小的就业挑战。

4月下旬,2022年高校毕业季越来越临近,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而言,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毕业季。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将有1076万大学生毕业,规模创历史新高,与之伴随的,是不小的就业挑战。2021届毕业生超过了900万人,目前仍有部分人尚未就业。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未来一个时期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方面主要问题和压力。进入2022年,内外部各种因素叠加,从一些有着招聘应届毕业生传统的企业反馈来看,有的在收缩战线,有的在减速观望,但也有的在逆势扩招。

不少毕业生切身感受到了找工作之难,有人目前仍然颗粒无收,也有人尽早筹谋行动,手握几份offer。近日以来,各地的政府部门也都在积极采取各种举措,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除了少数的考研、考公成功“上岸”者,更多人投入到了春招的大潮中。-视觉中国

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应届毕业的研究生而言,找工作的战线拉得越来越长,基本上在毕业前一年的3、4月间就开始往大厂投暑期实习简历,有一位今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我大概是去年7月开始找工作的,已经算是比较迟的了。”

很多应届本科生往往因为忙于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基本错过了整个秋招季,有硕士研究生称“秋招的时候面试,同一组里几乎很少见到本科生”。

然而,除了少数的考研、考公成功“上岸”者,更多人投入到了春招的大潮中。

一位非211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经历了考研失利后,匆匆投入到春季求职市场,投出了不少简历,但发现“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

有2年制的硕士研究生,感受到了今年的形势可能远不如本科毕业那一年,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过一些简历,就获得了录用通知,再后来拿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觉得前景一片光明,没想到再一次毕业后,疫情仍然没有结束,精心准备后投出去的简历杳无音讯。

也有还不错的消息,广州一所211高校的文科硕士研究生刘琛(化名),从去年秋招到现在,陆续拿到了4个offer。他的预期年薪大约在20万元左右,4个offer里有2个基本能够达到预期,他最终选择了一份能够留在广州的工作。

在长达近一年的求职过程中,刘琛也经历过挫败感。一开始,他的理想职业是进互联网大厂,这更容易达到他的薪酬预期,但投了很多家,只有其中一家给了回复,其他的甚至连未能通过简历筛选的通知都没收到过,等待的过程令人焦灼。

刘琛身边不少人也有类似的经历,但有一个室友通过去年的暑期实习成功留在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室友经常加班到23点才回到宿舍,加上互联网行业屡屡传出裁员消息,在刘琛的心目中,这份一度令人向往的工作渐渐折损了几分魅力。

据前程无忧今年2月发布的《2022年春节后才市供需行情》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同期用人需求量从去年的第1位跌落至今年的第4位,此外房地产行业从2021年同期用人需求量的第三位变为跌出前五,教育/培训/院校行业则跌出今年的前十。

放弃了互联网大厂的求职方向后,刘琛仍然采取了“海投”战略,制造企业、银行、国企、媒体等,最终斩获了来自国企和媒体的4份offer。刘琛总结他在求职市场中的优势——学校、学历都算可以。

有企业观望,有企业扩招历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景气程度和用人单位的发展情况。

东部沿海省份一家中型软件企业,过去几年处在快速发展期,公司人数从2019年的600来人增加至当前的1000人,其中应届毕业生是每年公司补充员工的主力。负责招聘的人士往往需要发出比需求人数多出近一倍的offer,才能确保最终来报到的人能够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2020年线下招聘受阻的时候,他们也在积极拓展线上的招聘渠道。

但今年,春招戛然而止。公司一位负责招聘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今年没有再做校招的原因,“前两年招了很多应届生,需要消化一下。”

他同时坦言,另一方面主要也是因为受到了今年疫情因素的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本身就已承压,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大,招聘自然也会变得更谨慎。

中部省份一家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企业HR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原本在正常的发展轨道中,年初还制定了大力发展西部城市子公司业务的决策,提出要加大招聘力度,但受疫情影响,好多活动都没法正常开展了,扩张计划也随之延缓。公司目前也在向外发布一些岗位需求,但节奏慢了下来。

她还提及一个细节,“我们在后台看到很多跟岗位要求完全不相关的求职者,强烈表示愿意学习,早日上手,可能这也能反映出今年就业形势吧。”

也有逆势扩张的企业。深圳一家年轻的智能制造与数智创新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思谋科技,成立于2019年12月,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里,员工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作为一家重视研发的科技企业,思谋科技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主要来自于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4月18日,思谋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