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研究发现,现在的高收入经济大国在中等收入阶段都重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此带动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因。借鉴大国经济的发展经验,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实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和产业政策,依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大国经济需要建立较强的制造业基础
现在的高收入经济大国都实现了经济服务化,制造业的比重普遍较低。但资料数据表明,这些国家都有过制造业快速增长和比重较高的历史时期,正是制造业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才使他们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特别是实现了经济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因此,考察高收入经济大国在与我国相近发展阶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大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经济学家在对各国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时,区分为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两种类型。小国经济的产业构成主要取决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而大国经济的产业构成需要以适应国内需求为主,既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要保持国民经济自主平稳运行,注重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能力。小国经济可以不重点发展制造业或者只发展某些制造业,而大国经济需要建立较强的制造业基础以支撑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更加注重制造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以支持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国经济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都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都有一个依靠制造业立国和强国的进程,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制造业发展可能面临大国经济历史上的相似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均GDP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或工业化已进入后期之后,制造业出现增速和比重持续下降的趋势或压力;二是在要素成本变化、产业技术升级的进程中,各国制造业发展都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三是随着大国经济的兴起和强大,势必受到老牌经济大国的遏制和打压,而制造业更是首当其冲。由于制造业是大国经济发展强大的主要基础和动力,并且直接参与国际市场和国际地位的竞争,因此大国制造业发展强大的过程更会受到其他经济大国的遏制和打压。面对以上问题,大国经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值得深入研究。
了解大国经济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的主要做法。历史与现实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例如,现在的高收入经济大国都实现了经济服务化,但在历史上却十分重视发展壮大制造业;他们今天都反对或批评发展中国家实施干预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而历史上却直接运用国家战略和政策推动制造业发展升级。因此,我们既要知道高收入经济大国现在的行为和主张,也要了解他们在历史上的理念和做法,从而进一步做好自己的事情。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稳定增长
研究发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6个高收入大国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时期都实施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使制造业增长保持了较高速度和质量,带动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
大国经济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政策。大国经济在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演进中,由于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制造业增速出现波动下行的趋势,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压力,使制造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保持制造业较快增长,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各国普遍实施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各国都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实施政策扶持;美国要求制造业部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英国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国提升对新兴制造业部门的投资比例;德国对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实施倾斜政策。二是推进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英国加强对部分传统产业的援助政策;日本对衰退产业进行调整处理,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三是推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日本为培育主导产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韩国对主导产业的技术开发实施促进政策,从财政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制造业较快增长和比重相对稳定。以上政策推动制造业走向了高质量发展。在上中等收入阶段,美、英、法、德、日、韩的制造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7%、3.33%、7.29%、5.42%、6.95%和7.97%,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1%、1.6%、3.3%、1.51%、1.89%和2.62%,制造业TFP对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9%、48%、45.3%、27.9%、27.2%和32.9%,增长质量都比较高。同时,这个阶段的制造业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从不变价格计算的制造业比重变动看,除美国下降2.2个百分点外,其他几国平均上升1.66个百分点;从当年价格计算的制造业比重变动看,6个国家平均下降2.98个百分点;到中等收入阶段结束而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时点,6个国家的当年价格制造业比重平均为29%,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