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经济]美、欧、英通胀形势各有不同
时间:2022-04-25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经济通通讯社25日专讯》虽然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面对高通胀威胁,但《彭博经济研究》指出,美国、欧元区及英国面对的通胀形势并非相同。

*美国就业强劲加剧高通胀*

美国受到能源价格上升的冲击小得多,但成本压力的影响更为广泛。因需求增长快于供应,令商品价格飙升,强劲的就业市场亦推动了服务价格上升,加大了高通胀变得根深蒂固的危险。

尽管有迹象表明,通胀可能已见顶,但联储局仍然有必要作出强力回应。目前金融市场预期联储局将于下周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加息50个基点,《彭博经济研究》则预期到今年底仍将加息175个基点。

*欧元区高通胀源自能源*

至于欧元区方面,能源成本占2021年1月以来调和式通胀率绝大部分升幅,原因在于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不健康的依赖。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天然气价格出现飙升。《彭博经济研究》指出,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通胀对薪酬产生显著的二次效应,意味欧洲央行在加息变为当务之急之前还有时间。即使如此,欧洲央行管委会还是尤为关注就业市场的紧张局面,而《彭博经济研究》认为9月加息的可能性愈来愈高。

*英国高通胀来自多方面*

英国则在经历全方位的通胀,而且由于能源成本上升对CPI篮子的滞后影响,英国通胀势将很快超过美国物价升幅。商品价格走势与美国类似。这既反映了全球需求与供应不相配的现状,亦反映了英国脱欧的一些影响。服务业通胀的上升速度超过欧洲大陆,但却远低于美国。

对于英伦银行行长巴利(AndrewBailey)及货币政策委员会而言,有充分理由担心成本上升的压力,特别是有明确证据显示就业市场紧绌的情况,但服务业通胀并未大幅上升,令英伦银行较联储局有更大的喘息空间。这意味著英伦银行有空间去平衡以下矛盾-大幅加息以抑制通胀预期失控的风险、采取更温和的路线、避免创纪录的生活成本压力对英国家庭造成挤压。《彭博经济研究》预期英伦银行在5月份会议上将会加息25个基点,然后暂告一段落,直到需求冲击最激烈的阶段过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