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城市金融竞争力,是一座城市金融实力、金融活力、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综合反应,是评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要素。
证券时报与新财富联合编制的《2021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日前揭晓,本届榜单在上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融入ESG、金融科技等要素,选取35项细分指标,覆盖经济竞争力、资本市场活力、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发展潜力四大维度,综合评估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9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遴选出《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新锐城市金融竞争力30强》等6个榜单(完整榜单详见A12版)。榜单由证券时报旗下的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
本文从主榜单《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入手,结合榜单排名最新变化,通过四大关键词——聚集、分化、超越、突围,对2021年国内区域经济呈现的新趋势、典型区域在金融发展方面的优势和短板进行分析。
关键词一:聚集
“50强城市融资规模、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全国八成以上”
整体而言,内地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在金融业规模、金融要素聚集、金融基础设施搭建、金融平台建设、金融生态营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等方面优势凸显,极大助推了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多数已成为区域经济及金融中心。
从核心指标来看,50强城市的GDP占全国GDP半壁江山,金融业增加值约6.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9%,金融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11%,高出全国整体水平3个百分点。50强城市2021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合计250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62%。
截至2021年末,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逾4700家,总市值超过100万亿元,占国内所有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比例超八成;2021年,50强城市的上市公司通过IPO、增发、公司债、可转债等方式累计融资金额约占全部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82%,为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聚集的特征还体现在地域分布方面。50强城市里的35城分布于东部地区,占比70%,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有9座和6座城市上榜。南北方上榜城市分别有36座和14座。相比2020年,50强城市呈现出进一步向东南地区集中的趋势。
在城市群分布方面,长三角26城中共16座城市上榜,比2020年增加2座,珠三角9城中共有7座城市上榜,比2020年增加1座。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再次巩固头部地位。
除去沪杭广深四个龙头城市,在两大城市群二线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比拼上,长三角更胜一筹。长三角共有8座城市进入榜单前20,苏州、宁波、无锡等一批新锐城市崭露头角。相比之下,珠三角二线城市中,金融竞争力最突出的佛山仅排名总榜单第21位。
从得分来看,长三角上榜的二线城市在四大维度平均分均超过珠三角城市。其中,长三角在经济竞争力维度平均分高出珠三角近7分,分差最多。金融发展潜力维度,二者平均最为接近,分差不到1分。
与2020年的排名相比,珠三角城市进步幅度更大,东莞前进9名,惠州前进13名。两座城市2021年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均接近40%。此外,东莞拥有专精特新公司79家,排名全国前十。惠州固定资产投资亮眼,2021年惠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18.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0.5%,两年平均增长36.4%,同样保持高增长的还有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3%,两年平均增长37.4%,高投资增速提升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二:分层
“三大梯队分层明显,头部城市地位稳固”
2021年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在分值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分层效应,可依据分数区间和城市特征划分为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其中,京沪深三城分值大幅领先,金融中心城市“三足鼎立”格局明显。杭州、广州总分相近,各有优势,在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发展潜力等各维度均与第二军团拉开了差距。
第二梯队为苏州、南京、成都、天津、宁波、重庆、武汉、长沙、西安、无锡、厦门等23城,总分介于30分至50分之间。主要为经济实力突出的强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次区域中心城市。
第三梯队为昆明、台州、烟台、沈阳、南通、乌鲁木齐、温州等22城,主要为中西部省会城市和金融资本市场发展较突出的新锐城市。
进一步分析榜单头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蝉联榜单前五名,前三名京沪深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比拼中亦占据一席之地。
北京,在资本市场活力、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发展潜力三个维度得分领跑。2021年北京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603.7亿元,占GDP比例18.8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28.87万亿元,均排名全国主要城市之首。截至2021年底,北京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逾680家,总市值约26.5万亿元,市值规模分别为深圳和上海的1.75倍和2.12倍。随着北交所的开市,与沪深交易所形成错位发展,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也进一步巩固了北京在金融领域的头部地位。
上海,是券商、基金、期货等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