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三方面的统筹:统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发展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要素市场及资源市场;统筹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监管完善。
当前我国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打通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目前我国要素市场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均衡、区域分割、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企业获取要素均等性不足,以及传统要素与现代要素协同不够等问题。
构建统一的要素市场可从五方面发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框架,推进体制机制市场化;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限制性、歧视性的规定,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国要素市场;理顺激励机制,盘活闲置资源,提升要素配置效益;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得要素的机会;加强传统要素和创新要素的融合,提升创新要素的倍增作用。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撑。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明确四项工作原则、五大主要目标和六项重点工作,为接下来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详实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
一、如何理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成来看,应该包括以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商品市场、服务市场,以及提供生产要素及能源的要素市场及资源市场,四个市场互为前提、相互依托。
根据《意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具体来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三方面的统筹。
统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方面,当前国内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国内经济大循环还存在一些堵点,要破除隐性壁垒,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努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扩大市场规模容量,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要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不断完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统筹发展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要素市场及资源市场。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成来看,应该包括以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商品市场、服务市场,以及提供生产要素及能源的要素市场及资源市场,四个市场互为前提、相互依托。当前我国各种阻碍商品自由流动的行政障碍正在消除,商品和服务市场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但仍存在市场质量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同时要素和资源市场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统一规范的市场仍有待形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尽快补齐短板,促进四个市场全面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统筹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监管完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还需完善市场保障制度,包括市场基础制度、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监管。经过多年治理,我国市场运行机制稳中向好,但部分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造成市场分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不正当干预和隐性壁垒,影响市场公平公正;全国市场体系制度规则不统一,阻碍市场功能发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此次《意见》提出,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打通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
要素市场发展的核心在于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然而当前我国各要素市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情况。
当前我国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打通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目前我国要素市场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均衡、区域分割、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企业获取要素均等性不足,以及传统要素与现代要素协同不够等突出问题。
一是各要素市场体制机制、市场化程度不均衡
一方面,从五大要素市场的横向对比看,除资本要素市场化程度相对成熟外,其他各类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比如,当前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在最基础的要素确权方面仍存在障碍。此外,虽然各地相继建立了大量技术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数据交易市场,但上述要素交易市场在要素交易单位、要素定价及要素交易机制、交易方式上仍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设计,大部分交易都通过场外协议谈判进行,缺乏统一的交易单元、交易规则和撮合方式,市场交易规模和交易活跃度都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不同要素市场内部也存在市场化程度不均衡的问题。比如,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