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更能发挥稳经济作用!中银证券管涛:降准为应对更大的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
时间:2022-04-22 00:00:00来自:券商中国字号:T  T

编者按:最近,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大宗商品市场等变数陡增,给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重大挑战。国务院金融委“3·16”会议以及国常会“3·21”会议均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预期,稳定资本市场发展。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证券时报·券商中国3月27日起推出各方建言“提振市场信心稳定资本市场”系列报道,通过广泛采访证券界、基金界、创投界等机构人士,专家学者以及上市公司、企业界代表,倾听市场声音,汇聚各方智慧,凝聚更多共识,共同为稳定资本市场贡献力量!

券商中国记者日前专访了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据新华社报道,4月7日国务院专家和企业家经济座谈会召开,管涛出席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发言。

管涛对于国内的货币政策、地产行业、美联储紧缩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对于央行4月15日的降准,管涛认为,降准幅度略低于市场预期。但这次全面降准,他认分析,一方面是释放了稳增长适时加力的政策信号,另一方面也是为应对更大的困难和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近期疫情反复对于经济的冲击显著。管涛认为,在当前市场预期转弱、民间投资消费意愿不高的背景下,相比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预计二季度财政政策的重点是靠前发力,保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把“两会”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好。

对于美联储紧缩,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存在不同的情景,管涛认为也不全是坏事情。他称,预案比预测重要,要在加强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应对预案,提高政策响应能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降准幅度低于市场预期

券商中国记者:央行4月15日宣布,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是否符合您的预期,为什么?

管涛: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适时动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14日央行新闻发布会也预告降准。因此,此次降准市场已有充分预期。

但是,降准幅度略低于市场预期。往常,中国全面降准通常是50个基点,少数情况下也是100个基点,这次降准25个基点是史上首次。

此次小幅降准,应该是因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比较充裕。4月初至15日,日均DR007为1.91%,较上月日均水平回落了19个基点,且低于同期7天逆回购利率19个基点,可见银行体系不缺流动性,缺的是有效需求,“融资难”而非“融资贵”才是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全面降准,一方面是释放了稳增长适时加力的政策信号,另一方面也是为应对更大的困难和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券商中国记者:在降准的同时,市场也认为,当下货币政策或受到内外较多因素制约,您认为当下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是否会对国内货币政策带来较大影响?

管涛:近期,受中美通胀走势分化和货币政策错位的影响,中美利差快速收敛并出现阶段性倒挂,市场担忧这可能掣肘央行货币政策。此前,央行多次强调,大国货币政策对内优先,日前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又再次重申“以我为主”的立场,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当下我国通胀压力温和可控,这也为货币政策宽松创造了空间,更好地服务于稳增长。但同时看到,最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粮食、能源价格高涨,叠加前期低基数效应逐渐消退,后续可能要关注国内输入型通胀的风险,这可能是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美联储紧缩不会改变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总基调。目前美联储已经开启加息进程,紧缩预期不断强化,而中国此次降准也表明,宽松取向不改,政策会就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加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汇率逐渐灵活能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利率政策负责对内平衡、汇率政策负责对外平衡。当然,也要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时拟定预案,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

券商中国记者:您对年内货币政策有哪些展望,未来是否会多次降准或者降息?

管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发挥结构和总量的双重功能。总量工具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累计三次降准和一次降息,一季度金融数据总量超出预期,市场利率也稳中趋降。央行后续是否降准降息,应该会基于市场流动性的整体状况做出判断。

如前所述,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症结不在宽货币,而是资金需求不足,导致宽信用环节传导不通畅。而且,疫情对实体经济不同行业造成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后续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做到定向支持、精准滴灌。

比如,最近央行新创设了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领域的专项再贷款,进一步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还有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可以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

财政政策更能发挥稳经济作用

券商中国记者:当前国内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近期疫情反复对于经济的冲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