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国策级战略
时间:2022-04-22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绝不是走回头路搞计划经济,相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建设更高质量的市场经济,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具有国策级的战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是研究透、学习好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一、统一大市场是大国崛起的基本经验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史,所有实现成功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都建立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历史经验表明,世界各经济强国和发达经济体腾飞的进程也是国内市场逐步统一和完善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制度的完善。

自建国之初,美国就高度重视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很多人讲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实施的宪法,与其说是一部政治法,倒不如说是一部经济法,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要保障美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高效运行。例如,《1787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间接税、进口税与货物税应全国统一”,“对于任何一州输出的货物,不得征收税金或关税”。

历史上,美国最高法院的许多著名判例就是围绕如何保证和巩固统一大市场展开的。其中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第四任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1824年裁判的,案子是纽约州和新泽西州两个商人的纠纷,他们都要争夺在哈德逊河(两州的边界河)摆渡生意的独家经营权,一方说本州授予了其独家经营权,要求对方退让。马歇尔大法官判决,任何一州都没有权利授予跨州摆渡业务的独家经营权,因为哈德逊河摆渡业务是跨州贸易。美国是判例法国家,通过这一著名判例,为未来类似案子的裁判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任何州政府都不能干预跨州的商业行为。类似的判例还有,巴尔的摩市曾擅自对经过其港口的酒加征关税,这一做法也被最高法院认定为阻碍了美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理由是经过巴尔的摩港的酒是要销往美国各地的。

除上述判例外,很多人还认为,1861年开始的美国南北战争起源也是为了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当时美国南方的农场主希望保持自由贸易,通过自由贸易把自己的原材料卖给英国,并从英国进口工业品。而北方的企业家则支持贸易保护,认为国内统一大市场应该优先于自由贸易,即南方的农产品应该由北方的工业工厂加工,为此应该对英国的工业品加征进口关税。南方要求独立的自由贸易,北方要求建设统一大市场,这就形成了南北对立。因此,南北战争也可以被理解为统一大市场和分割大市场之争,最后主张统一大市场的北方赢了。

除美国外,德国成功崛起的过程也验证了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德意志统一发生在1871年,其直接原因当然是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早在德国统一前的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各邦国为消除相互之间的贸易障碍就已经结成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并逐步形成了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的建立直接促进了19世纪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并为德国从经济统一走向政治统一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二、统一大市场为什么重要?

统一大市场之所以对大国经济崛起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统一大市场是本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对大国而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远超过小国,因为大国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一旦形成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关行业内的企业就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当前在生物医药、芯片、5G、新能源等诸多重要领域的研发创新往往需要巨额的初始投入,只有背靠国内统一大市场,企业才可以更好地支持研发。

第二,统一大市场是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保障。大量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国内形成规模优势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就是为什么一般来讲,来自大国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比较多。设想一下,倘若当年美国没有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各地分割保护,今天美国零售龙头企业沃尔玛就很难在国内形成竞争规模优势,如果没有在国内做大做强,沃尔玛怎么能走向世界呢?同样的道理,如果美国没有建立统一大市场,也就很难培养出当下的微软、Facebook这样的大型创新型企业,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统一大市场是大国引领全球化的重要筹码。大国国内的统一大市场是撬动国际市场的重要筹码,也是引领全球化的必要条件。无论是19世纪中叶英国主动引领全球化,还是二战后美国主导构建世界经济秩序的过程都验证了这一点。其基本逻辑在于,由于国内市场足够大,因此掌握先进技术的大国可以通过主动对外开放、在传统行业里让渡部分的国内市场份额,以吸引其他国家跟随开放,从而帮助国内高科技企业占领国际市场,整体来看,本国从全球化中获益更多。

因此,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大国充分释放规模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立足点,也是过去多年来美国成为全球化主要引领者的基本机理所在,更是孵化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企业的必要条件。

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吁建立健全统一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许多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产量和需求量都是世界第一的。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的产品从来没有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