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硕良言》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上周二(12日)正式通过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资四百三十亿,推行「2022年保就业计划」,为全港合资格的雇主,提供每名全职雇员每月八千元、兼职雇员每月四千元的资助,为期三个月,每名雇主申领雇员人数上限为一千名雇员,有关资助必需全数用于支付雇员的薪酬,当局预计将惠及16万名雇主、160万名雇员及14万名拥有强积金户口的自雇人士。
回顾今次「2022年保就业计划」特区政府能够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诉求,迅速优化计划,例如:取消了原有计划中的雇员薪酬上限;将原计划中政府认为受疫情影响较少,当中包括:金融、大型超级市场及百货公司、药房及建造业的「剔除行业名单」,改为「受限行业名单」,容许有关行业的雇主都可以申请补贴,但申领上限为一百名雇员;容许雇主选择以「2020保就业」计划数据或2021年第四季实际聘用人数为申领补贴的雇员人数上限、为兼职雇员增设半额资助,与及把计划涵盖拥有强积金户口的自雇人士等。这都是值得社会各界肯定及支持。
虽然,当局顺应民意大幅度优化「2022年保就业计划」,令受惠的雇员人数由原计划的110万至130万名,大幅增加至160万名,但有关计划却把目前十多万名年满65岁而没有强积金供款户口的年长雇员(简称:乐龄雇员)拒诸门外,实在令人失望。
随著香港人口老化问题日趋严重,与及乐龄人口的健康水平提升等各种因素影响下,香港在年届六十五岁的退休年龄后,继续投身劳动力市场的乐龄劳工人数不断上升。根据「香港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一个由香港赛马会支助的促进年老人就业的计划)发表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香港年满65岁后继续工作的劳动人员高达十三万九千人。
这些乐龄的劳动人员,主要集中在一些较难聘请年青人的行业,例如:绿色专线小巴司机、工资水平较低的工种,例如:清洁工人、大厦保安员,甚或是一些政府资助的社企内工作。
他们本身超过65岁的法定强积金供款年龄,再加上,他们工作竞争力较低,从事的工作收入较为微薄,他们的雇主,甚至他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开设强积金自愿供款户口作自愿性供款。因此,当局在「2022年保就业计划」中要求该批乐龄雇员重新开设强积金自愿性供款户口,才能申领有关补助,无疑是有点强人所难。
面对有关情况,笔者及多名立法会议员均在财委会审议「2022年保就业计划」期间,多番追问劳福局局长罗致光能否设立其他的核审机构,将这批乐龄雇员纳入计划之中,而笔者及其他立法会议员亦在会上提供不少方法,协助当局核实雇主申报65岁没有强积金户口的雇员人数是否属实,例如,笔者提出,在2020年,食卫局为餐饮处所提供抗疫补贴时,当时食卫局容许餐饮处所能够采用注册执业会计师签署的核实表格申领有关津贴,劳福局为何不可以采纳由注册执业会计师签署核实雇主聘用年满65岁没有强积金户口雇员人数表格,作为申领工资补贴之用呢?
但罗局长面对笔者及其他议员的建议时,都只是一句:「局方希望有关补贴,能够尽快发放到申请雇主手中,所以有关申请及审批手续必需简单」,就回绝了所有的建议。
当然,笔者理解当局希望把补贴金额尽快发放给申领雇主的用意,亦明白单单核对强积金供款户口,是核实雇主申报雇员人数最为便捷及准确的行政程序。不过,当局为了行政便利,却把全港十多万劳动竞争力较弱的乐龄雇员,剔除在一个保障劳工就业机会的计划之中,就恕我未能谅解。
其实当局大可在计划中向申请雇主表明,若果申领补贴的雇员中,有乐龄雇员,雇主需可向当局提交核实有关雇员的资格替代证明,例如:注册执业会计师签署的核实表格、劳工保险保单或向税务局提交的报税表等,而涉及乐龄雇员的补贴金额,会较其他有强积金供款户口的雇员较迟发放,这既不会太过拖延发放补贴的时间,亦可以保障雇主和乐龄雇员双方的权益。
最后,笔者在此再次呼吁劳福局,不要为了行政便利,离弃了香港较弱势的乐龄雇员,希望当局在正式推出「2022年保就业计划」时,可参照以往的经验,善用香港专业人士,提供替代方案让年满65岁没有强积金户口的雇员纳入计划保障的范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