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是一个悲剧?
时间:2022-04-2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欧元在诞生之初曾被寄予很大希望,虽然不一定能够达到与美元比肩的水平,但至少能对国际货币格局产生一定冲击,改变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但经过20多年的实践之后,我们发现欧元并没有如一些人预期的那样强大,甚至有时候还步履蹒跚,更不用说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欧元在全球标明币种储备中占比为20.5%,美元则为59.15%。虽然美元国际储备占比有下降趋势,但美元失去的份额是由人民币等其他货币所获得,欧元则难言辉煌。

这是从国际的角度来看欧元,从欧元区自身的视角审视,欧元也是争议不断。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周期位置、经济结构性等方面大不相同的欧元区国家之间实行相同的货币政策,必然会产生方枘圆凿的结果。同样的货币政策,对一些较为强劲的经济体来说,可能会略显宽松,而对处于衰退的经济体来说,又失于偏紧,货币政策矛盾无法调和。实际上,对于加入欧元区的经济体来说,就相当于放弃了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的机会。与此同时,放弃本国货币,也就无法通过汇率贬值来促进出口,汇率的缓冲作用也彻底丧失。

失去货币政策独立性之后,各经济体就只有财政政策一个工具,但为了防止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造成不良后果,1997年6月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对于加入欧元区的经济体设置了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不超过60%)和财政赤字率(不超过当年GDP的3%)等相关指标,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实际上也就把财政政策这只手给捆绑上了。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整齐划一,各经济体的财政政策又被严格限制,留给处于困境中的经济体的抓手,只剩所谓的“结构性改革”,而结构性改革的结果往往是痛苦的,甚至是悲惨的。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研究部和欧洲部代理主任阿绍卡·莫迪在新书《欧洲悲剧》中系统讨论了欧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详细分析了欧元对加入欧元区的经济体所产生的影响,指出由于政治原因无法顺利达成财政联盟和有效的救助机制,从而认为欧元本身就是个悲剧,对于欧洲来说也是个悲剧,欧元既是一个经济悲剧,更是一个政治悲剧。与欧元的初衷相反,欧元不仅难以整合欧洲,如果由欧元产生的一些问题继续恶化,甚至会撕裂欧洲。

欧元的产生,既有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考量,也有实现政治融合的愿景,甚至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国家自私的基因。支持者认为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间没有了汇率风险,会有助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同时加入欧元区会对政府行为施加限制,可以避免杠杆率过高,有助于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略显吊诡的是,欧元产生的过程似乎与国际汇率体系的演变背道而驰。20世纪60年代末,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彼时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即将寿终正寝,走向浮动汇率体系,固定汇率体系已然难以为继。即使如此,欧洲各经济体依然期盼重回固定汇率体系,蛇形浮动、欧洲汇率机制等都是固定汇率的实践举措,但都以失败告终。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欧洲推动统一货币的执念,欧元仍在1999年年初破茧。

对于欧元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分水岭。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由于世界经济形势较好,欧元区的各经济体都实现了水涨船高,欧元的先天缺陷并没有突出表现出来。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的经济金融形势每况愈下,亟需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供财政刺激,但欧洲央行囿于价格稳定这个唯一的目标,一直迟迟没有动作,各经济体财政政策由于赤字率要求和杠杆率要求,也难以有所作为。尤其是希腊,由于经济没有起色,且债务规模庞大,违约似乎箭在弦上。彼时,欧元的缺陷展露无遗,既无法实施灵活的货币政策,也因为各民族国家的主权意识,无法对“欧猪五国”实施有效的救助。技穷之时,只能寄希望于陷入困境的国家推动结构性改革政策,但结构性改革并不对症,其结果必定是凄凄惨惨。

有必要提一下欧洲央行的基本情况。因为在多个经济体实行相同的货币政策,为了避免受到干扰,欧洲央行在成立之初就具有了较大的独立性,并在德国的要求下,将保持价格稳定作为其唯一目标,刺激经济并不是其法定目标,导致欧洲央行对抑制通货膨胀有着特殊的偏执。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已实施了大幅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依然将目光聚焦于价格稳定。

从加入欧元区的各国来看,使用欧元的初衷是实现更好的融合,但一些国家频繁发生的危机则有撕裂欧洲的危险。不能否认的一个现实是,欧元并没有消弭民族性和主权意识,在一些经济体需要其他经济体救助并需要花费纳税人的资金时,政治压力会陡然上升,在可能出资救助的国家,民众会强烈反对,甚至有让陷入困境的国家退出欧元区的声音。但退出欧元区并不是较好选项,如果一个经济体因为困境而退出欧元区,那么其他类似的经济体也必然会在投资者的用脚投票之下退出欧元区,这样欧元区就会解体。在欧元区实现某种形式的财政联盟也面临很大障碍,德国、芬兰等国家强烈反对拿出财政资金来支持一些在经济和金融上陷入困境的国家。

除此之外,在欧元区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