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多家企业上榜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称,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安集科技、天岳先进、沪硅产业、君实生物和美迪西等公司均在“白名单”之列。这些企业中多数在封控期便已在核心环节进行闭环运营管理,以保障重点领域持续运营。
目前上述公司针对复工复产制定了方案,比如开展具备复产条件员工摸排,结合政策进行入厂前准备加大发掘与开展物资筹备立力度,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员工进行闭环管理,对接沟通建设材料运输相关环节,最大程度保障客户各类订单保质保量及按时交付。
半导体设备企业
“在供应商的支持和员工们的日夜奋战下,中微公司一批机台于4月11日夜间,经过严格的消杀程序,准时交付客户。”中微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上海疫情之下,中微公司持续处于运营状态,这得益于该公司有一套针对封控前、封控期间、后期预案的疫情防控管理方案。“通过有效的闭环运营管理,在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的条件下,通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地保障了公司的持续、安全、稳定运营。”上述中微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回顾疫情伊始,中微公司第一时间成立由董事长尹志尧任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下设疫情防控工作组,采用联防联控机制,协调各种海内外途径采购防疫物资,组织公司IT部门在极短的时间内自主开发了‘员工每日健康填报系统’,定期推送公司编制的阶段性抗疫总结《战役发布》及关怀信息增强员工信心,编制各类厂区防控细则并实施,疫情期间召开每日防控例会,群策群力,稳步推进,有序管控。”上述中微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就具体疫情防控管理方案来看,在3月份封控前(3月27日前),中微公司公司便进入“战疫运营”模式,实行“闭环运营”的准备工作,包括与园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部门沟通“闭环运营”管理方案,联络附近酒店制定紧急入住计划,联系各供应商进行后勤保障物资的储备。
封控期间(3月28日以后),中微公司结合“员工每日健康填报系统”的信息,紧急召集了生产人员、生产支持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并在27日晚上海封控方案发布的3小时内,“闭环运营”人员全部进入厂区。封控期间对生产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并对就餐、住宿、后勤等提供保障。
中微公司在执行现有防控措施的同时,也考虑和制定了后续的应急预案,针对员工出现异常情况,通过到临时隔离点隔离、自测抗原、现场消杀、内部流调、上报政府部门等措施降低疫情在公司内传染的风险。
上述中微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在重点关注闭环管理员工的防疫的同时,中微公司结合两年以来的疫情防控经验和本次封控期间出现的情况,及时编制了涵盖居家、外出、物品消杀、核酸检测等方面的《中微防新冠30条》。
目前,中微公司成为上海市首批复工企业之一。“我们将立刻开展具备复产条件员工摸排,在严格落实《指引》各项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客户各类订单保质保量及按时交付。”上述中微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同属于半导体设备制造行业的盛美上海也已被列入复工白名单。
盛美上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额,根据防控防疫要求,该公司制定了点到点的复工复产方案,实施两点一线全封闭管理,政府帮助协调居住和班车通行证(川沙-临港)。
半导体材料企业
“半导体公司的生产是不能中断的,业务的连续性非常重要,而且我们公司是提供半导体制造公司所需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在很多的流程中都会用到化学机械抛光液,若没有这个材料可能影响相关半导体工厂停工。所以我们自3月份开始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以进行生产闭环管理。”安集科技副总经理张明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自3月27日晚起,安集科技便根据上海市的防疫措施,部署应对工作,紧急召回相关工作人员,对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综合保税区的生产基地实行闭环管理,确保连续生产供应。
除了生产运营部分外,安集科技还有研发部分,两者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研发部分的工作则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园区不让进去上班,所以期待政府方面能够早日出台一些落地的政策,让我们的研发工作可以正常开展起来。”张明称,工信部设立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也是在鼓励一些关键产业的企业较快复工复产。
同为半导体材料企业的天岳先进也在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之列,该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宽禁带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生产商,主要从事碳化硅衬底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提及复工复产方面的方案,天岳先进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首先制定和落实复工复产中所需的各项防疫要求,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员工进行闭环管理;其次,储备足够的防护物资、消杀设施和消毒药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应急物资;第三,积极对接沟通建设材料运输相关环节,与疫情防控部门沟通增加通行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