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目标或切换至保就业
时间:2022-04-1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疫情不确定性较大,目标或切换至保就业

一季度GDP增长4.8%,低于我们预期。由于疫情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今年二季度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4月政治局会议之后可能会把保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就业优先,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2020年武汉疫情发生之后,GDP增长目标淡化,政府工作目标切换至“六保”,调查失业率目标适度上调至6.0%。受本轮疫情意外冲击影响,3月调查失业率已冲破5.5%目标阈值上限,4月有望进一步冲高,参考2020年武汉疫情经验,存在上调5.5%失业率目标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未来财政货币将多措并举保居民就业。财政方面,发行新一轮的抗疫特别国债,帮助企业纾困;扩大阶段性减退税降费规模,缓交社保;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给予工资性补贴等。货币方面,降低MLF利率引导LPR下行,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增加专项再贷款额度,助力供应链恢复和物资保供,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加大对于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增加支持普惠小微贷款的再贷款额度等。

多重压力共振,就业持续承压

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较2月上升0.3个百分点,突破5.5%的目标阈值上限,去年同期为5.3%,就业持续承压。3月城镇新增就业122万人,较去年同期149万大幅回落,略高于2020年3月的121万。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北方地区节后复工较慢、企业盈利水平回落等多重因素共振,调查失业率冲高。

3月失业率冲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3月以来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征,频率与规模均高于往年同期,多省市上调疫情防控等级,部分线下消费场所关闭,短期内对服务业及其就业岗位造成一定冲击,如餐饮店员工、商场服务员、网约车司机等。其二,受两会及冬残奥召开影响,北方地区开工率较低,摩擦性失业保持较高水平。其三,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企业盈利水平下降,1-2月工业企业盈利增速有所回落,中小型企业压力更大,小型企业PMI指数持续位于低位,用工需求难以提振。

向前看,4月就业压力或进一步提升:

其一,疫情面广、点多且频发,涉疫城市内部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吉林、上海为例,全域静态管理举措下,除了线下服务业无法正常运营外,工业、建筑业甚至农业的生产供应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员工薪酬、房屋租金、经营贷款等现金流压力与日俱增。

其二,由于担心疫情从外省传入,各地物流管控趋严,上下游企业受到共振影响。以汽车行业为例,上海汽车生产停滞导致整个长三角地区汽车工业停摆,甚至波及到更远地区。汽车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个就业岗位。部分省市和个别行业的影响正在外溢。

其三,上海疫情发生在春节之后,大部分农民工已经完成返城。

武汉疫情发生恰逢春节,5000万农民工未返城,农村起到了一定就业蓄水池作用,失业率数据恶化程度低于预期。根据统计局披露,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8亿人,返城基本完成,城镇劳动力供给较为充分,突如其来的疫情或将对失业率造成更大的冲击。由于疫情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今年二季度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4月政治局会议之后可能会把保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就业优先,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

2020年武汉疫情发生之后,经济增长目标淡化,目标切换至“六保”,调查失业率目标适度上调至6.0%。受本轮疫情意外冲击影响,3月调查失业率已冲破5.5%目标阈值上限,4月或进一步冲高,参考20年武汉疫情经验,存在上调5.5%失业率目标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未来财政货币将多措并举保居民就业,宏观微观政策共同发力。

财政方面,发行新一轮的抗疫特别国债,帮助企业纾困;扩大阶段性减退税降费规模,缓交社保;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给予工资性补贴等。货币方面,降低MLF利率引导LPR下行,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增加专项再贷款额度,助力供应链恢复和物资保供,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加大对于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增加支持普惠小微贷款的再贷款额度等。另外,发改委、国资委、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也有望出台一系列政策托底就业,盯住农民工和大学生等重点人群,扩充就业岗位、增加就业需求。

Q1当季GDP同比增速4.8%,经济增长动能较弱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2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低于我们前期预测(5.4%),但与市场一致预期基本接近(Wind一致预期为4.8%)。从环比看,2022年一季度较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经济向上修复动能有所趋缓。考虑近期疫情演绎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我们维持全年GDP增速呈现“耐克”型走势从供给侧看,3月奥密克戎病毒超预期扩散导致供应链中断、物流受阻,对二产、三产干扰较多。工业方面,产能利用率边际下滑。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与2019年一季度基本持平。服务业方面,2022年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5%,但其中3月份受冲击较为明显,单月同比下降0.9%。从需求侧看,疫情反复下消费受到一定拖累。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