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如期降准 明明:政策必须更果断一些|首席对策
时间:2022-04-1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今年以来中美货币政策分化错位已经有较为充分的预期,而货币政策面临的内外平衡问题来回扰动市场预期。1月份降准后,3月份美联储首次加息窗口期国内货币政策保持静默操作以及4月份较多期限的中美利率倒挂,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国内货币政策掣肘的担忧。不过事实证明,“以我为主”依旧是目前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本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在政策窗口期果断应对,也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市场情绪性的扰动。

一季度金融数据超预期缘何而来?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已经显现?中美利率倒挂是否会持续较长时间?“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是否会被掣肘?美联储紧缩之前的窗口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中国经济今年还有哪些增长点?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明明的主要观点:

房地产复苏不是一蹴而就疫情扰动可能会导致购房不便

各地“因城施策”效果将在二三季度显现

油价产业链输入性通胀需要一段时间缓解

国内通胀总体可控

中美利差倒挂是周期错位必然结果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中国应更专注在稳增长任务

利差倒挂影响关键看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超预期经常项目表现亮眼

2月FDI创历史新高总体趋势相对平稳

抓好窗口期宏观政策应更加果断

外贸增长的更重要支撑是全产业链优势

若全球需求下降首要任务将是拉动内需

第一财经:首先看到一季度的金融数据都是超预期的,最大的超预期因素是什么?

明明:我觉得还是跟年初以来的政策早发力早落地有关。其实从今年年初以来各项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都在集中的发力,包括我们可以看到像基建项目开工也在提前的落地,所以我觉得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其实3月份的数据还是表现出来一些可喜的趋势,所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超预期的。

房地产复苏不是一蹴而就疫情扰动可能会导致购房不便

各地“因城施策”效果将在二三季度显现

第一财经:房地产销售在之前大家寄予期望比较多,但它其实总体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起来,这个原因是什么?今年各地的地方政策都有松绑的这种迹象,接下来会不会有一轮明显的上涨?

明明:我觉得房地产它会有复苏,但是它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历史上来看房地产的复苏它不是这种一蹴而就的,它可能需要几个月的一个慢慢时间的消化,而且我们要注意就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房地产整个市场是比较火爆的,所以其实去年的基数也比较高,所以同比来看今年肯定是要低的,这是一点。那么第二个近期其实3月份以来各地也受到了一些疫情的扰动,所以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疫情的影响,大家肯定购房也有很多不便,所以这个肯定也是一个影响。但是根据我们的预测,我们认为二季度整个房地产销售还是会逐步复苏的,特别是随着各个地方推出一系列因城施策的政策,我们想后期的效果应该还是会比较明显的,包括一些购房资格、按揭首付比例、按揭贷款利率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松动。

油价产业链输入性通胀需要一段时间缓解

国内通胀总体可控

第一财经:中美都出了通胀的数据,美国的3月的CPI飙到8.5%,是1981年以来的新高了。我们国内CPI目前看来还是比较稳定,PPI虽然同比有下降,但环比已经连续两个月的涨幅,这是不是说明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慢慢已经开始显现了?

明明:我觉得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应该还是有的,特别是原油这个价格。因为我们知道原油它是一个国际大宗商品,它主要的定价也是全球定价,我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原油进口国,原油的价格上升对于国内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这里边有供需缺口的问题。但是二三月份以来主要还是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地缘政治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从油价本身来看,随着慢慢天气也热了,进入夏季,整个全球能源供需的缺口会出现一定的下降。另外一个俄乌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后期它逐步会有一个解决的过程,那么油价可能也会逐步的进入一个平稳的状态。对于我国来说,我觉得其实我们通胀的环境跟美国还是区别比较大的,因为美国它的通胀主要体现在它的CPI上,CPI比较高,这里边除了油价高之外,也跟着美国政府这一轮疫情,它过度的刺激美联储大幅的放松,包括它的按揭贷款利率很低,然后导致它的像美国二手房房价,还有美国的汽车的价格都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上升,而且美国还出现了用工荒,整个国内的经济结构的扭曲也是有很大关系的。那么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总体CPI还是比较可控的,CPI其实上个月1.5%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两会给的目标也是保持在3%的水平,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国内通胀有压力,但是主要还是受到海外的扰动,油价的产业链可能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去缓解,但是总体来看国内的通胀压力我觉得还是可控的。

中美利差倒挂是周期错位必然结果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中国应更专注在稳增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