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2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7.0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不过,付凌晖也指出,受3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有所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部分人群就业难度增加。特别是本就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一些接触性行业,进一步受到较大影响。
展望后期,专家认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符合预期,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能够会达到5.5%到6%。二季度是个关键季度,出口将会继续在二季度、三季度发力,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目前尚为发力的消费和还没有见效果的投资起到一个替代的作用。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
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7.0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表现与市场预期基本相符。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开局总体平稳。
主要表现在,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从增长看,经济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
从就业看,尽管受疫情冲击影响,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就业总体稳定的格局没有改变。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物价看,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
从国际收支看,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
此外,工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创新发展态势持续,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民生改善继续加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出席“国是论坛2022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时表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符合预期,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能够会达到5.5%到6%。二季度是个关键季度,出口将会继续在二季度、三季度发力,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目前尚为发力的消费和还没有见效果的投资起到一个替代的作用。
消费主导作用明显
仍需要下大力气提振
对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付凌晖介绍,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9.4%。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6.9%。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7%。
“消费主导作用明显。”付凌晖说。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看来,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的增速不是特别理想。表明受疫情等各方面影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消费需要进一步加大力量。
赵锡军指出,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3%的增速快于去年上半年的水平,扭转了下半年以来增速不断下行的趋势,趋稳走势比较明显。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872亿元,同比增长9.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15.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
房地产投资仍保持增长
下阶段销售下行态势或缓解
房地产投资是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而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2.7%。在销售下降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保持一定增长。
付凌晖表示,尽管当前房地产销售在下降,但是也要看到,随着多地适度放开限购限售,降低公积金使用门槛,加快购房贷款审批等,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有所释放,销售面积降幅有所收窄。下阶段,各地坚持“房住不炒”,持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积极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全国商品房销售下行的态势可能得到缓解。随着长租房市场不断完善,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趋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
分配结构逐步优化
当日公布的重要经济数据中,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3%引发关注。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6.6%、5.4%、6.1%、6.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504元,同比名义增长6.1%。
“宏观政策取向一直要保持居民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