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进出口数据点评:疫情冲击出口增长放缓 内需走弱进口不及上年同期
时间:2022-04-18 00:00:00来自:中诚信国际字号:T  T

进口、出口增速均回落。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5.8%,较2021年一季度两年复合增速加快2.4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9.6%,较2021年一季度两年复合增速回落2.46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1629.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走扩541.65亿美元。从月度走势来看,3月份出口增速较1-2月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两位数增速,出口2760.85亿美元,同比增长14.7%;3月份进口则较1-2月显著放缓,进口2287.04亿美元,同比回落0.1%,为2020年9月份以来首次负增长。3月当月实现贸易顺差473.8亿美元,较上月走阔168亿美元。

替代效应弱化出口增长放缓,出口价格指数走高支撑出口增速。从出口增速来看,3月较1-2月进一步放缓,但仍保持较高增速。正如我们此前的报告指出,疫情对海外供需特别是生产的影响逐步弱化,我国出口替代效应也随之走弱,出口增速回落不可避免。不过短期内疫情的持续仍推动相关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含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同比增长分别为22.24%,较1-2月进一步加快。由于我国出口供应的稳定性,劳动密集产品出口优势仍在,箱包、服饰、家具同比增长32.65%、10.5%和7.1%,分别较1-2月上升8.35、4.4和4.9个百分点。此外,成本上升也是推动出口维持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2月出口指数,在国内PPI环比持续走高的情况下,2月出口价格指数为111.7,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不过出口量指数仅为93.2,为2020年5月份以来新低,出口量指数的走低是短期内波动还是出口替代效应的弱化仍需进一步观察。分区域来看,短期内欧美高需求不改,对美出口同比增速为22.38%,较1-2月上升8.58个百分点,对美出口显著回升主要是由于西海岸港口拥堵情况有所缓解;尽管对欧盟出口增速回落2.77个百分点至21.43%,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是由于疫情限制的放松带动需求回升;对东盟出口同比为10.38%,较1-2月回落2.92个百分点;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经香港转口贸易相对低迷,同比下降21.87%,较1-2月大幅下降25.57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增长2.21个百分点至7.5%。

在需求走弱、疫情影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影响下,进口不及同期。3月,国内需求修复有限,同时在大规模的疫情冲击下,需求进一步走弱;此外俄乌冲突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局势,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从具体商品来看,大宗商品进口数量进一步走弱。原油是受俄乌冲突影响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原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14%,降幅较1-2月走扩9.1个百分点,进口额同比增长36%;俄乌冲突也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3月美豆到港成本较1-2月均价上升666元/吨至6784元/吨,大豆进口量同比下降18.24%,较1-2月回落22.34个百分点,进口额同比增长1.24%;铁矿石价格虽然持续走高,但由于去年同期价格处于周期性高点,进口额同比下降33.96%,超过进口量(14.52%)的降幅。分国家来看,对美国进口同比下降11.95%,较1-2月回落20.25个百分点;对欧盟进口同比下降11.62%,降幅较1-2月走扩11.42个百分点;对日本进口同比下降9.77%,较1-2月回落16.67个百分点;对韩国进口同比增长6.77%,较1-2月回落9.8个百分点;对东盟进口同比增长2.7%,较1-2月回落10.1个百分点。

对各国出口增速均有所放缓或与当前疫情下对进口检测时间拉长,报关时间有所延长有关。

疫情扰动或将对出口产生一定的冲击,进口量价分化态势或将加剧。3月以来,疫情对我国社会的冲击再度加大,新增感染人数创疫情以来新高,多地再度开启了封城或者软封城的严格防控政策,即便受疫情影响较小地区的防控措施也进一步加码。受疫情影响,多地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我国的出口或将受到一定的扰动。此外由于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国沿海总量的20%,上海的软封城政策以及多地对往返上海物流人员的政策加码或将加大长三角的供应链压力,影响出口效率,或将对出口带来一定的拖累。从进口来看,当前疫情冲击下国内需求短期内改善有限,进口量或将持续受到冲击;短期内俄乌冲突未见缓和迹象,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或将推高进口额。综合来看,在内需走弱、疫情冲击、外部环境挑战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进出口均将受到一定的扰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