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仍需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时间:2022-04-18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国提出要建设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在明确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的同时,《意见》从六个方面对重点任务进行了阐述。

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构建的议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东、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同时也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坚强支撑。

《中国经营报》:作为年内一项重要政策,全国统一大市场概念的提出,引起业界诸多关注,根据你的观察,这一概念对稳定经济预期有何作用?

蒋震:事实上,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放在当前背景讨论,它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要求,又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因为要圆满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紧紧把握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体制保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事关发展全局,也从更高水平激发了市场活力。从市场资源配置角度考虑,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提升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并能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产业链和区域布局两个维度的深化分工,从而发挥稳定经济预期的作用。

陈晓东:在中央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目标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加快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是畅通国内循环实现产业布局优化最迫切的问题,而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抓手。

因为市场需求决定着产业链上各个产业部门的经济行为,产业链的调整不仅表现在产业链环节的数量调整上,还包括空间调整。

在开放畅通的环境与规模经济驱动下,各个区域一般都愿意相对开放地重新审视区域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部门,进而调整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全国统一大市场概念的提出也是基于这种预期而展开。

《中国经营报》:根据《意见》要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既包含政府元素,也需要市场主体的参与,站在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你认为应该怎样建设好全国统一大市场?

蒋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涵和外延是多元多样的,从理论意义概括,主要包括产权体系、分工体系以及市场监管体系等系列制度。其中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不断推动产业链和区域分工体系的延伸、细化,是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监管规则。

这意味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因此要正确发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这个过程要立足于中央全面统筹,以相关市场法律规则体系作为依据,构建相关执法纠错机制,用制度打破相关壁垒和门槛,有效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同时,又要求各地根据自身的禀赋优势,确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功能定位与分工地位。通过地方之间的协同,降低跨地区经营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问题。

陈晓东:近年来,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以其高渗透、广辐射、发展快等特点,深刻引起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裂变,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强链补链、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认为,当前应该通过数字经济加快实现产业链最优强度,以此促进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与完善,实现真正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协调发展。

当然,我们强调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要求各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质量都处于同一层次以及发展水平完全一致,而是要求我们既要把各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放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来重视与谋划,又要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与抓手。

因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精准施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通过构建区域间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机制,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经营报》:实践中,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能解决哪些痛点和难点?未来是否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蒋震:我觉得,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问题在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需要从经济社会现实运行中去全面掌握地方保护主义的各类形式并究其根本原因,还要从体制机制上推动改革摒弃引发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机制根源。

此外,还要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去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指导各地根据所处的主体功能区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和考核制度,建立相关的执法纠错体系,对地方保护主义进行切实纠偏。

基于目前这个文件属于纲领性内容,未来具体执行中还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以及成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比如在完善激励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