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观点:
1、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4.8%增速,增速依旧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体现“迎难而上”;
2、从短期来看,疫情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依旧是当前经济稳增长的核心“痛点”;
3、此轮降准将更多起到恢复市场主体信心的作用,避免“信心塌方”;
4、建议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尽快打响中小企业“信心保卫战”,给予多方位的政策扶持;
5、只有中小企业重塑发展信心,才能顶住经济新的下行压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6、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创新是一道必答题;
7、在近三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8、高技术制造业是经济发展中持续性的“亮点”,创新型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预期较强;
9、今年,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将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展,创新与资本将更高效结合;
10、从一级股权市场募投数据来看,经济虽仍在冬季,但资本早已使得创新型中小企业春意盎然。
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在国内外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下,依旧体现出“稳字当头、迎难而上”之势。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中,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4.4%,其中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实际GDP增速分别为4.8%和3.9%。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4.8%的增速,依旧处于全球经济较高水平。
在实现4.8%增速的背后,我们更需关注的是,从短期来看,疫情与中小企业经营依旧是当前经济稳增长核心“痛点”。经济正处于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阶段。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依旧受去年以来的上游供给冲击;下游需求收缩;叠加疫情多发且防控措施升级,生产经营活动受阻,从而造成预期及信心持续转弱的三重压力。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并表示“在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下,降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
我们认为,此轮降准作为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相比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与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等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而言,在整体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下,降准将更多起到恢复市场主体信心的作用,避免“信心塌方”。也可见,今年国外地缘政治等因素,以及国内新一轮疫情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已成为经济稳增长的核心“痛点”。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2021年中国人均GDP为1.25万美元,已接近世界银行最新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人均GNI1.2695万美元。此外,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约2.2万美元),实现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这则需要在保持在一定经济增速的前提下(2035年之前保持平均经济增速4.7%以上),继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短期经济增长的核心“痛点”:企业生产经营遇困境,信心持续转弱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在4800万企业市场主体中,中小企业占较大比例,且贡献了近80%的就业,中小企业发展好,就业才能好,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有所提升,内需中消费才能实现复苏,消费复苏后中小企业所生产的终端产品与服务才能实现价值转化,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正向循环。所以,保中小企业就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但是,广大的中小企业自疫情以来,生产经营活动断断续续,今年又受新一轮多点散发疫情影响,生存愈发艰难,处于濒临“信心塌方”的边缘。此外,中小微企业往往是顺周期发展的,经济处在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衰退期中,增长动能边际下滑时,往往最先受到影响的市场主体是相对脆弱的中小企业。
从数据来看,首先看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3月PMI为49.5%,比2月下降了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
从大、中、小型企业PMI来看,仅大型企业运行相对稳定,中、小型企业均处于收缩区间。大型企业PMI为51.3%,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8.5%,低于上月2.9个百分点,大幅降至收缩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6.6%,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旧较大,发展预期正在持续走弱。
此外,3月BCI(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企业融资环境指数从2月的51.4下降为3月的46.2,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同时,企业投资前瞻指数为62.6,环比大幅回落11.9个点。因BCI相比PMI更偏向民营中小型企业,企业融资环境指数与企业投资前瞻指数的大幅回落,充分反映出当前民营中小企业在供给冲击与需求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