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表示,从大的趋势来看,欧盟意欲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立场是比较明确的。
随着俄乌局势演变,欧盟对俄制裁以及俄罗斯反制裁不断有新动态,围绕能源的博弈进一步升级。
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4月13日表示,一些西方国家拒绝与俄正常合作、拒绝俄部分能源,已使数百万欧洲民众深受打击,并引发能源危机。这些国家在经历严重通货膨胀,俄罗斯也面临诸多问题。俄方将增加能源产品在国内的消费,促进原材料深加工,并增加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能源供应。
4月12日,俄罗斯能源部下属的燃料和能源行业中央调度办公室称,自4月8日起无限期停止提供石油生产和出口的统计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一轮制裁中,欧盟首次针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对俄煤炭禁运,而对于是否制裁俄罗斯油气,欧盟内部存在较大分歧,未达成共识。4月11日,欧盟成员国外长在卢森堡举行会议。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BORRELL)在会后称,会议未能就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实施制裁做出决定,欧盟将继续讨论如何实施相关制裁并考量制裁措施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煤炭首当其冲
4月8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对俄罗斯的第五轮制裁方案。根据方案,欧盟自2022年8月起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其他固体化石燃料等。同时,欧盟对占俄罗斯银行业23%市场份额的4家俄罗斯银行实施全面交易禁令,旨在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还禁止俄罗斯船只进入欧盟港口。
数据显示,俄罗斯煤炭出口量占全球15%左右,是煤炭第三大供应国。煤炭出口仅占俄罗斯出口贸易额的3.5%。俄罗斯出口的煤炭中,四分之一运往欧盟。
此前,在3月15日实施的第四轮制裁中,欧盟理事会宣布禁止对俄罗斯能源部门进行新的投资,并对能源行业的设备、技术和服务实施全面的出口限制。在2月28日和3月2日实施的第三轮制裁中,欧盟理事会宣布禁止与俄罗斯央行进行交易、将7家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系统外等。在2月25日实施的第二轮制裁中,欧盟理事会宣布将禁止向俄罗斯出售、供应、转让或出口特定的炼油产品和技术,并对相关服务的提供进行限制,旨在打击俄罗斯的石油行业,使俄罗斯无法对其炼油厂进行设备升级。在2月23日实施的第一轮制裁中,欧盟理事会宣布禁止向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央行提供资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目前已实施的五轮制裁来看,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总体呈现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的特点。具体来看,制裁涉及经济、金融、能源、科技等多个领域,且制裁举措呈现越来越聚焦和细化的趋势。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欧盟对俄罗斯制裁的情况相比,今年2月以来的制裁呈现出更加迅速、更加坚决、力度前所未有的特点。
冯玉军称,尽管欧盟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性较强,但在地缘冲突这一背景下,在欧洲安全面临巨大威胁的情况下,欧盟对俄采取的一系列制裁举措体现出其对安全的考虑超出了对经济的考虑。如果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那么欧盟对俄制裁预计会进一步加码。
欧盟对俄制裁加码
自今年2月以来,随着俄乌局势演变,欧盟对俄罗斯制裁层层加码,意图通过金融制裁削弱俄罗斯获得国际融资的能力,通过出口管制降低俄罗斯获得西方技术的可能性等。
在金融领域,欧盟先后采取了对三家俄罗斯银行实施资产冻结和融资禁令、禁止欧盟信用评级机构对俄罗斯和俄罗斯公司进行评级、同意将俄罗斯主要银行排除在全球主要金融信息系统SWIFT之外、禁止向俄罗斯提供欧元纸币等制裁举措,旨在切断俄罗斯进入欧盟资本市场的渠道、提高受制裁实体的借贷成本。
在能源领域,欧盟先后采取了禁止特定炼油技术出口、全面禁止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的新投资以及自8月起停止购买、进口或转运产自俄罗斯或从俄罗斯出口的煤炭及其他固体化石燃料等制裁举措。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称,整体来看,欧洲对俄制裁遵循从科技实体部门、金融再到能源领域的路径。从能源依赖度来考虑,如果俄乌局势继续升级,后续制裁预计从煤炭逐渐转向石油和天然气。
王晋斌称,从贸易紧密度以及国际融资渠道来衡量,欧盟对俄罗斯制裁会对俄罗斯经济和金融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占俄罗斯出口市场的约38%、进口市场的约32%。截至2021年6月末,俄罗斯吸引FDI存量的58%来自欧盟,FDI的68%流向欧盟,俄罗斯银行业近50%的资产和负债来自欧盟。
冯玉军指出,从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四个要素来看,除了资源,俄罗斯的能源行业发展在其他三个方面对外部依赖较大。因此,欧盟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会对俄罗斯能源行业造成明显打击。
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表示,俄罗斯40%的财政收入、近1/2的出口收入来自油气行业,制裁的持续将导致原油、天然气价格维持在高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限对其国际收支及经济造成的冲击。
俄欧“能源脱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