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来问,统一回复:是的,至暗时刻,我们看多了。低迷之际,我们抗多头的旗了。3月17日《从今天起开始乐观》,4月6日《新一轮结构性牛市猜想》,均是深思熟虑、认真推演后得出的,这使我们想起了彼得林奇的鸡尾酒舞会,想起了巴菲特的市场先生。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过去40多年,海内外每遇到困难都不缺一波波唱空中国的声音,但是中国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我们每次都转危为机、化危为安、否极泰来,为那些对中国经济长期乐观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馈赠。在全球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仍处在强有力的上升期,我们将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午,拿回属于我们的几千年来的位置和荣耀,参考《中国经济的十大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十大预言》。是的,我们愿意在这个时候,传递理性、专业和信心。
今年经济形势的四大关键是:
房地产软着陆。房地产是周期之母,第一大支柱行业,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已经有80多个城市加入到房地产调控松绑的行列,预计后续会有越来越的城市因城施策稳房市。
科学防疫复产复工。建议提高科学应对和应变能力,相信未来事情往积极的方向变化,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兼顾抗疫和复产复工。同时,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们致敬。
新老基建逆周期加码。专项债提前投放。房地产市场回暖有助于改善土拍市场和地方财政,进而打通房地产-金融-财政的循环。
市场主体信心恢复。大规模减税降费,纠偏合成谬误,呵护市场主体的政策将陆续出台,促进市场活力恢复。
未来需要货币财政扩张,并以改革的方式稳增长,理论上,公共政策部门拥有无限弹药,不要和拥有无限弹药的人做交易对手盘,经济恢复力度取决于政策对冲力度和节奏。稳字当头,预计房地产调控松绑、降准降息、专项债、科学防疫等一系列稳增长的利好政策将陆续出台,甚至力度更大的新预案正在研究。
至暗时刻,我们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乐观,不要放大短期悲观因素,忽视长期乐观因素,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之际,在好公司好股票的股价跌破内在价值之际,不要倒在黎明前。七大催化剂已经在路上,重点关注五大结构性机会。
什么样的是假专家?那些马后炮式的在市场跌入底部时散布悲观情绪,越跌越悲观,越涨越乐观,从来不讲估值、基本面、逻辑、框架,这些无非是顶着专家旗号的散户而已,自己做投资也一塌糊涂。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对于好公司好股票越跌越乐观,越涨越悲观,底部乐观,顶部悲观。投资是反人性的,所以注定是少数人的成功。投资根本上是认知的变现,要做好投资先从改变认知开始。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自己头上才是一座山”。那些喜欢当看客、说风凉话的人,不希望你看到有人为民生、公益奔走呼吁的时候表达敬意,起码应该多一些同理心、温度或者善意。不要等到时代的灰尘落到自己头上,才感到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再哀叹,再怨天尤人。人生不易,值此时艰,我们更需要携手共渡难关。这也是这些年倡导“新基建”“放开三孩”的初心,人微言轻,才疏学浅,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愿意在这个时候,传递理性、专业和信心。至暗时刻,理性乐观:不要倒在黎明前。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那些长期理性乐观的人最终将获得时间的馈赠。
从今天起,开始乐观
文:任泽平团队
先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从今天起,希望大家开始乐观。
近期由于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房地产销售下滑、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叠加,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资本市场开年调整,中概股更是雪崩,投资者对一些短期负面因素出现了过度反应。
站在市场的至暗时刻,怎么看?怎么办?风险还是机会?
每临大事有静气。自律和理性是投资者与经济形势分析人士最珍贵的品质,在泡沫时克制欲望,在低谷时克制恐惧。
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致富。
当下的经济和市场,使我想起了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当时资本市场出现了极度恐慌性抛售,一季度GDP增速砸下了-6.8%的大坑。由于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方面走在全球前面,迅速复产复工,政策对市场十分友好,经济快速回升,一季度成为“黄金坑”,随后2020年A股竟然走出了小牛市行情。2020年初我们倡导“新基建”。
当下的经济和市场,使我想起了2018年底,由于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叠加,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十分低迷,投资者十分悲观,市场上流行“2018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自嘲段子。但是,2019年政策转向友好,经济恢复性增长,A股走出了结构性牛市行情。2018年底我们提出《否极泰来》。
历史告诉我们,投资者总是夸大短期因素,忽视长期因素,这就是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站在当下,我们或许应该看的更长远,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
当前市场是否对短期的悲观负面因素过度反应了呢?是否对长期的乐观积极因素忽视了呢?
我认为未来长期有十大乐观的因素:
第一大乐观的因素: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十年内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成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