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出口(美元计价,下同)同比+14.7%,进口同比-0.1%,出口符合我们的预期,进口低于我们的预期(分别为+14.4%和+2.6%)。3月广东疫情冲击较为短暂,月内出口先下后上,而上海和昆山疫情都集中在4月,使得4月出口面临较大压力。由于上海进出口占比高于增加值占比,且集中了大量外资企业,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疫情冲击下,3月中国出口金额增速远高于货运量增速,显示出明显的供给侧负面冲击特征,尤其是集成电路。
疫情对3月出口影响符合预期。3月出口绝对金额为2761亿美元,环比较2月增长27%,低于季节性相似的2019年3月的出口环比增速(46.5%),一是由于2022年就地过年推升了2022年2月的基数,二是疫情的负面冲击。疫情冲击下,3月出口先下后上,在广东复工后快速上升。3月中下旬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2%、10.1%,呈现V型走势。从主要地区来看,短期美欧需求仍然比较稳定,分别增长22.4%和21.4%;东盟同比增长10.4%,对中国香港同比下降21.9%,反映了疫情的影响;俄乌冲突下,对俄罗斯出口同比下降8%。从主要产品来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同比增长17.1%,高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1.2%、9.6%)。
疫情冲击下,4月出口面临较大压力。疫情冲击下,多地企业停工减产,尤其是上海静态管理1和昆山静默期(昆山部分地区静默期进一步延长至4月19日2)都集中在4月,而且通过产业链影响到了其他地区的企业。从数据来看,韩国4月上旬从中国日均进口4.9亿美元、出口5.6亿美元,均较前值(3月上旬对中国日均进口和出口分别为6.4亿美元、7.5亿美元)下降,同比增速也有显著下滑,分别为10.1%、10.4%(3月上旬分别为36.4%、30.9%)。如果疫情在4月得到有效控制,在赶工效应的推动下,叠加低基数,5月出口增速或将迎来显著反弹。
高基数叠加疫情影响,进口同比持平。2021年3月进口两年复合增速为17.1%(2021年2、4月分别为13.1%和11%),较高的基数使得2022年3月进口增速下行幅度较大。3月进口绝对金额为2287亿美元,环比增长22.4%,略低于季节性相似的2019年3月的进口环比增速(26.1%)。从主要地区来看,增速多数有所下滑,仅东盟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速为3%);从俄罗斯进口同比+26%,持平2月。从主要产品来看,原油、铁矿石、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同比-14%、-15%、-18%。
关注对全球供应链影响。我们在前期报告3中已经分析了本轮疫情最大的冲击在于物流运输的阻隔,而从投入产出表来看,2017年上海出口、进口占全国比重分别为8.2%、17.5%,高于上海增加值占全国比重(3.7%);上海流出和流入占全国总产出的比重分别为2.5%、1.9%,低于上海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因此上海疫情对于进出口的影响相对更大,而上海集中了更大比例的外资企业,2021年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为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由于外资企业是全球供应链的主体,因此上海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不容忽视。疫情影响下,3月全球制造业PMI供应商配送时间再度延长。全球供应链受阻或加剧短期滞涨效应。疫情冲击下,3月中国出口金额和货运量增速背离程度加大,显示出明显的供给侧负面冲击特征。而在主要出口产品中,这种供给侧负面冲击更为体现在集成电路中,3月集成电路出口价升量减,价格增速为29%(2月为21%),数量增速为-13%(2月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