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海外耐用消费品需求走弱叠加国内疫情反弹,中国出口增速维持下滑趋势,3月环比增速大幅低于剔除春节效应后的季节性。短期来看,疫情对总出口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也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对冲,本轮疫情缓解后出口有望出现小幅反弹。我们维持全年出口动能前高后低的判断,预计上半年出口下行斜率较缓,下半年下行斜率较大。
摘要:
出口方面,3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14.7%,前值1-2月为16.3%。3月份受海外消费品需求走弱和国内疫情反弹的共同影响,大幅低于剔除春节时间效应后的季节性:
产品方面,消费品走弱明显,中间品和设备类产品仍保持较强韧性,出行经济相关产品短期出现反弹。发达经济体耐用消费品走弱趋势明显,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出口增速下滑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海外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和资本开支预期,铝材等中间品和汽车、机械等设备类产品仍保持较强韧性,后续仍将是中国出口的结构性亮点。
分国别来看,与1-2月相比,中国3月份对美国出口增速提升,对欧盟、东盟等其他经济体出口增速小幅回落。
疫情主要通过三大渠道影响出口:
疫情封控影响物流和港口运行。3月份全国涉疫港口城市主要为上海、青岛和深圳,占中国外贸货物吞吐量的约24%,三地海关报关出口金额合计占中国总出口的约46%,三地的疫情封控措施可能对3月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
涉疫地区出口企业停工停产。疫情封控使企业可能会面临严重的供应链问题,缺乏生产所需的人力或原材料。上海出口金额占全国的比重约7.3%,进口金额约14.4%。上海疫情反弹及其封控可能导致上海本地的进出口企业停产减产,进而对进出口产生明显影响。
国内供应链稳定性短期面临挑战,海外订单回流速度可能有所加快。疫情以来,供应链的稳定性成为各国争夺全球出口份额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海外疫情缓解,订单回流本身就会存在,短期国内疫情的冲击可能会部分加快这一进程,尤其是低附加值产品,但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出口份额回落的速度和幅度将比较缓慢。
短期来看,疫情会对总出口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时间上的对冲,本轮疫情缓解之后出口有望出现小幅反弹。根据我们的实际调研情况,由于前期深圳等华南等地疫情已经于3月底基本结束,其4月上旬的出口情况已经出现比较明显改善。长期来看,外需景气度仍是影响出口的主导因素,我们维持中国出口动能前高后低的判断,预计上半年出口下行斜率较缓,下半年下行斜率较大。
进口方面,受国内疫情反弹和生产端边际走弱影响,3月进口增速跌至
负区间。3月进口同比增速为-0.1%,前值1-2月进口增速15.5%:
产品方面,主要进口产品价涨量跌格局仍在延续,3月份主要大宗品价格涨幅仍维持高位,受国内疫情反弹和生产走弱影响,多数大宗商品的进口数量增速下降或仍保持负增长,带动进口增速下行。
分国家来看,中国从大多数国家进口增速均出现明显下滑,但从俄罗斯进口增速逆势小幅提升,仍保持在25%以上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