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国常会的加力点在哪?
时间:2022-04-14 00:00:00来自:浙商证券字号:T  T

报告导读

4月13日国常会召开,重点部署促消费、稳外贸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其一,多措并举促消费,培育壮大“智慧+”消费,增加汽车限购城市增量指标,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医疗健康、养老和托育。其二,在出口退税和出口便利化进一步促进外贸。其三,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准箭在弦上,推动信用扩张,银行降低拨备,腾挪更多资金投入信贷。除降准外,我们提示仍有降息可能。

一、“智慧+”消费是消费相关产业的基础再造

国常会提出,“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我们认为,“智慧+”消费是消费相关产业的基础再造,比“互联网+”和“智能+”更进一步,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应用方向,需要互联网、物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赋能。一方面,发展壮大“智慧+”零售,加速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等新型零售业态落地;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智慧+”服务,促进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丰富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办公、智慧文教体娱等服务消费场景。国常会通稿中提到,“推进消费平台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认为,互联网平台是推动“智慧+”消费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二、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有利于促进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

国常会提出“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当前,我国对汽车限购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深圳、石家庄和海南,这些区域前期被压制的需求将在获得增量指标后得到部分满足。我们判断,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有望提升,助力Q2消费复苏。我国汽车类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左右,从千人保有量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考虑人口密度、交通拥堵情况、环保政策等,我们预计汽车限购松绑在不同城市会有不同的节奏和侧重。综合看,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有利于促进汽车及其后端等大宗消费。

三、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替代原有假冒低劣产品

国常会指出“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依法惩治假冒伪劣等行为”,我们认为推动优质消费品下乡,有助于推动农村品质消费升级,或将成为提振我国消费新动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1%(同期城镇为12.5%),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同期城镇为8.2%),在同期支出增速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城镇居民,虽然当前农村在整体消费能力上仍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但农村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丰富农村优质消费供给,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村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加速农民消费提档升级,也将成为提振我国消费的新着力点、持续促进消费品市场城乡结构优化,是推动形成强大内需市场的重要抓手。

四、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医疗健康、养老和托育

会议指出,要“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支持社会力量补服务供给短板”。我们认为,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需要降低育儿成本提升人口出生率的大背景下,居民对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需求规模和质量要求大幅提升,这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需要加快扩大相关领域的优质供给。我们认为,结合产业数字化趋势,发展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托育,提升其效率和服务质量,将带来巨大产业发展机遇。引入社会资本有助于加快医疗健康、养老、托育产业的供给扩张、促进竞争提升质量和效率,但需要在兼顾监管的同时,重点解决好牌照难的问题。

五、在出口退税和出口便利化进一步促进外贸

考虑我国外贸领域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较多,2022年1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外发57号文《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出台了十五项有针对性的稳外贸措施,要求挖掘出口潜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保市场主体稳订单。3月疫情扩散,疫情冲击及其次生伤害可能进一步施压外贸部门,对此本次国常会新增三项措施,旨在通过出口退税和出口便利化进一步促进外贸:1)允许加工贸易企业在实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政策后应退未退的税额,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2)要求加快退税进度;3)提高出口货物退运通过效率。我们认为,增加退税和抵扣重在呵护外贸企业现金流,提高出口货物退运通过效率则有助于加快货物运转提升效益。此外我们提示,稳外贸有助于稳就业和稳增长,稳外贸政策呵护下,有助于维持出口景气,一季度出口韧性背后是外贸经营主体和制造业投资积极增长,前者有利于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后者是发挥中国供给优势促进出口部门永久性替代,促进制造业投资稳增长。

六、降准箭在弦上,推动信用扩张

我们在前期报告《疫情演绎下宽货币和宽信用趋势如何》中提出观测降准的三大前瞻性信号,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国常会释放降准信号”。本次国常会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命中我们此前判断,我们认为降准将于近期落地进一步推动信用扩张。宽信用的载体重点关注制造业、地产、基建等方向,制造业重心在强链补链及产业基础再造尤其是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