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文件释放积极信号,虽不是针对短期经济下行,但为长期增长释放改革红利。
文件可以概括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五立、一破”,立的是规则、监管和市场,破的是区域保护、垄断。数字化基础设施(物流、交易平台)以及跨区域基础设施(立体交通网、电信和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值得重点关注。
摘要:
《意见》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大市场成为循环畅通重要抓手。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从而达到畅通循环,推动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五立、一破”,全面涵盖基础制度、市场设施、要素、商品等六大领域。六个主要的领域,分别是市场基础制度、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市场监管、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前五个方面侧重于“立”,最后一个方面侧重“破”,对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行规范。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理顺激励机制,为政策实施保驾护航。一方面要求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地方在整个大的制度框架内进行细节探索;另一方面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开展区域一体化建设摸索,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文件此时出台有何立意?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想由来已久。1980年《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指出,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2015年8月国常会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旺消费促发展,并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2021年1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
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构想其实由来已久,本次《意见》可以认为是此前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对短期稳增长影响不大,更多是释放长期增长潜力。意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多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等角度,释放长期改革红利,而非针对当前经济下行。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后,除了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下降外,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所下降,从2000-2011年3个百分点的拉动,到15-19年仅为0.2个百分点。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与印度、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类似偏弱,明显弱于发达经济体。
政策落地亮点在哪?
亮点: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统一监管要求更多是制度建设,要素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统一则重在培育市场。投资机会较集中且更加直接的领域在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领域,其中数字化基础设施(物流、交易平台)以及跨区域基础设施(立体交通网、电信、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是重点受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