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法国大选第一轮结果揭晓,马克龙与勒庞再次“正面硬刚”,马克龙连任之路注定不平坦。
当地时间4月10日,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结束。
出口民调结果显示,在第一轮投票中,现任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得票领先,将进入第二轮角逐。
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援引埃拉贝民调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马克龙的得票率为28.2%,勒庞为23.4%。具体来看,马克龙支持率要比勒庞高出5%左右,两人的得票情况均比Ipsos(益普索调查机构)4月6日公布的投票意向调查要高。
法国总统选举采用的是“多数两轮投票制”。在第一轮投票中,若无候选人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得票率前两位候选人将参加第二轮竞选。当地时间4月24日,第二轮投票将正式进行,届时马克龙与勒庞将角逐出下一任法国总统。这也将是马克龙与勒庞继2017年争夺总统之后的又一次正面对决。
马克龙能否连任存悬念
4月10日的首轮投票中,马克龙与勒庞在12位候选人中胜出,其中马克龙得票率为28.2%,勒庞为23.4%。此外,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党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得票率为21.2%位居第三,无缘进入决选。而作为法国的传统两大政党,社会党与共和党的支持率显得有些落寞,社会党候选人AnneHidalgo得票率仅为2%,共和党候选人ValériePécresse得票率也只占5%左右。
第一轮投票结束后,无缘第二轮竞选的部分候选人开始“拉票”。共和党候选人ValériePécresse、绿党领袖YannickJadot等均呼吁支持马克龙,努力阻止极右翼政权入主爱丽舍宫。法国极右翼候选人埃里克·泽穆尔则号召选民向勒庞投出支持票。
从近期的民调趋势来看,一开始民调结果显示马克龙很可能连任下一届总统。但随着首轮投票日的到来,勒庞的支持率开始急速上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马克龙这一次的竞选状态并不算好。目前他需要面对三件大事:一是如何应对俄乌冲突,二是参与竞选,三是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但其中的节奏和平衡没有把握好,一方面俄乌冲突既耽误了他投入竞选的时间,另一方面在轮值的过程中,受俄乌局势影响,他的一些预期和规划也被打乱了。”
在法国,连任两届总统并非易事。马克龙的前两位领导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和尼古拉·萨科齐都未能卫冕成功,只任职一届。上一个连任成功的法国总统是雅克·勒内·希拉克,在1995-2007年期间连任两届。
据悉,此次法国大选共有约4870万名注册选民参加,但当中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根据Ipsos10日晚间公布的数据,10日全天投票率低于此前三届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弃权率估计为26.2%。
“投票率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越来越低,同时,对于某些群体而言,的确没有中意的选择。而后续这些弃票民众的选择,以及已落选者的票仓分流,特别梅朗雄21.2%的得票率将会流向谁的问题,将是决定第二轮竞选结果的关键。”崔洪建表示。
马克龙与勒庞的第二次对决
五年前,马克龙与勒庞就在大选中“厮杀”过。
在上次的决选局中,马克龙以66.1%对33.9%的得票率击败了勒庞,时年39岁的马克龙也因此成为了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当时,以改革派形象出现的马克龙,给法国社会或者说法国政治带来了一种新气象。但是从这五年实践来看,他主张的新改革(劳动力市场和福利制度改革问题)和法国原有传统之间的碰撞还是很激烈。他想做的和他实际能做成的存在不少距离。”崔洪建表示。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认为,面对经济萎靡、结构性失业、贫富分化的问题,马克龙在首个任期里推出了一整套偏右的新自由主义的变革举措,包括税制改革,对富人和资本减税;修改劳动法,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同时深化退休制度、医保体制及公务员体制等。也因之遭遇了“黄马甲”运动的抵抗,还碰上了新冠疫情冲击,但革新求变仍是主旋律。
丁纯称,“从经济成效来看,成功地让法国经济一改多年颓势,重振活力,在疫情冲击下去年都逆势增长7%,超过德国;失业率也创新低。”根据法国经济形势观察所(OFCE)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马克龙政府任期内实施的税收改革措施以及就业市场改善,使法国家庭购买力年增0.9%。
而在外交方面,丁纯介绍,马克龙积极推行多边主义外交,同时力推“欧洲战略自主”,热衷推进欧洲一体化,倡导“重塑欧洲”计划。积极斡旋俄乌冲突,面对勒庞借助物价高涨大打购买力牌拉拢民众,马克龙近期也在民生问题上“左转”,示好中下层民众。
“而另一边厢的勒庞,长时间以来观点主张逐渐往主流‘中间’靠拢。不仅早已放弃恢复法郎、退出欧元区等极端主张,专注主张限制移民、驱逐非法移民,维护法国产业等,更是在俄乌冲突以后,顺势改变了原来完全亲俄立场为反俄‘侵略’。同时,利用冲突造成的物价上涨等日趋明显的民生问题,大打购买力牌,以图争取更多拥趸和选票。”丁纯分析道。
至于后续两人的对垒,崔洪建认为,议题不会发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