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大市场向强市场转变,我国正迈出坚实的一步。
全国统一大市场“路线图”出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强调要“立破并举”,部署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明了方向。业内普遍认为,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是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一步,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能够更充分地激发出市场活力。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大市场向强市场转变,我国正迈出坚实的一步。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和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意见》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进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举措,涉及到新时期市场化改革的很多痛点和堵点。不仅涉及过去大家关心的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和能源市场,还包括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数据市场和生态环境市场,对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
谈及对“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理解,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可以理解为是数量还是质量的问题。从大到强,一方面是为了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通过集聚来焕发出更多的创新,推动经济向着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国家发展。
酝酿已久
维护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我国早已开始探索。
据公开资料梳理,在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中就强调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完善市场监管和服务,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到2020年,全国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基本形成,多头监管、重复执法基本消除,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完善。
5年多来,中央部门出台多个文件或在公开场合强调维护与建设全国大市场。尤其是2021年以来进展迅速。
2021年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出,“十四五”开局之年,健全完善适应成熟市场的监管规则意义重大,要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
2021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司法部发布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在审查方式、审查标准、监督手段等方面细化实化有关规定,以更高质量更大力度推进制度深入实施,着力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畅通国内大循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年12月,《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王海峰指出,《意见》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进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非常关键战略举措,涉及到新时期市场化改革的很多痛点和堵点,大家盼了很多年。不仅涉及过去大家关心的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和能源市场,还包括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数据市场和生态环境市场,对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劳动力市场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技术市场关系到科技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数据市场则关系到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生态环境市场关系到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涉及到这些领域的法规、政策等很多的问题。
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陆铭认为,统一大市场的含义远比商品市场上的自由流通含义丰富得多,比如既充分体现了在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等生产要素方面全国统一市场如何构建的问题,同时也注意到很多制度层面的建设存在全国不够统一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全面阐述。并且,文件还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中国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义也做了充分的说明。
市场由大到强
《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从立的角度,《意见》明确要抓好“五统一”。一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二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三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四是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五是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从破的角度,《意见》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在王海峰看来,“立”主要是完善制度,抓好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