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能源科技创新规划出台 支撑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4-11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4月2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确定了相关集中攻关、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任务,制定了技术路线图。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方面获悉,在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近年来,两家公司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二氧化碳驱油以及页岩气电驱压裂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十四五”能源技术纲领性文件落地

记者注意到,《规划》遵循“补强短板,支撑发展”“锻造长板,引领未来”“依托工程,注重实效”“协同创新,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为:能源领域现存的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突破;前瞻性、颠覆性能源技术快速兴起,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能源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确定了相关集中攻关、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任务,制定了技术路线图,结合“十四五”能源发展和项目布局,部署了相关示范工程,有效承接示范应用任务,并明确了支持技术创新、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其中,美国近年来相继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美国优先能源计划》等政策,并出台系列研发计划,将“科学与能源”确立为第一战略主题,积极部署发展新一代核能、页岩油气、可再生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先进能源技术,突出全链条集成化创新。

此外,欧盟则在《欧洲绿色协议》中率先提出了构建碳中性经济体的战略目标,升级了战略能源技术规划(SET-Plan),启动了“研究、技术开发及示范框架计划”,构建了全链条贯通的能源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德国、英国、法国等分别组织了能源研究计划、能源创新计划、国家能源研究战略等系列科技计划,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体地位,抢占绿色低碳发展制高点。日本近年来出台了《第五期能源基本计划》《2050能源环境技术创新战略》《氢能基本战略》等战略规划,提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全面系统建设“氢能社会”。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碳排放国。

《规划》提到,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和“六稳六保”等总体要求下,我国能源产业面临保安全、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等严峻挑战,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为迫切。

目前,我国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还有待提升。

《规划》中提到,一是部分能源技术装备尚存短板。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大量依赖国外。二是能源技术装备长板优势不明显。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难以有效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三是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有待完善。重大能源科技创新产学研“散而不强”,重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首台(套)依托工程机制、容错以及标准、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机制尚需完善。

探索油气绿色高效开发

在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规划》提出,聚焦增强油气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输运和炼化领域相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支撑油气勘探开发和天然气产供销体系建设。

在油气领域,《规划》提到,聚焦增强油气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支撑油气勘探开发和天然气产供销体系建设,开展纳米驱油、二氧化碳驱油、精细化勘探、智能化注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低渗透老油田、高含水油田以及深层油气等陆上常规油气的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推动深层页岩气、非海相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油和油页岩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研发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及脱水净化技术装备;突破输运、炼化领域关键瓶颈技术,提升油气高效输运技术能力,完善下游炼化高端产品研发体系。

据悉,我国在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油气资源开发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非常规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建成一批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页岩气年产量超过200亿方,支撑我国成为北美之外首个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商业开发的国家,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投运。油气长输管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电驱压缩机组、燃驱压缩机组、大型球阀和高等级管线钢等核心装备和材料实现自主化,有力保障了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长输管线建设。千万吨级LNG项目、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