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加息就能抗通胀吗?
时间:2022-04-07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陶冬天下》FOMC三月份会议纪要显示,联储准备在五月加息50点以上,并启动缩减资产负债表,最多每月950亿美元。联储高官接踵发言,指目前的通货膨胀明显高出政策目标,加息过程必须加快,不排除「非常规」的利率政策。连一向鸽派的候任联储副主席,也明确表达了希望「年内回到中性水平」的态度。

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通货膨胀失控,联储的货币政策落后于通胀形势。美国货币当局需要急起直追,用更激进的方式来一直物价上升,既是管理经济的必须,也是政治上的表态,更是回应选民诉求的方式,FOMC大码加息势在必行。

前任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作为联储主席的后半任,发明了阶梯式加息法,即每次开会加息一次,一次25点,图表上看好似平稳的上升阶梯。这次可能是联储二十一年来首次加息幅度超过25点,足以显示货币当局抗击通胀的决心,也许鲍威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然而,加息真的能够抗通胀吗?首先必须弄明白通货膨胀的成因。

古典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源自两种情况,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顾名思义,经济旺畅的时候,需求大幅增加,拉动物价上升,是为需求拉动型通胀;工资、原材料、租金上涨迫使企业加价,是为成本推进型通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往往是共生的,提出混合型通胀,不过原理上还是周期型的通货膨胀。

当货币供应出现较大变化时,更多的钱被用来对应同样多的货物,就造成了通货膨胀。无论经济景气还是衰退,货币供应量增加带来货物的面值增加,等值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种是货币型的通货膨胀。布列顿森林会议体制崩溃后,货币通胀因素增加,QE登场后更成为物价的主要拉动因素。

第三种通货膨胀是由价格机制失灵造成的,例如国家的价格监管、工会硬性要求涨工资等,属于结构性通胀。这在七十年代的滞胀时代比较常见,现在不多见。第四种情况是供应链受到人为震动,触发供应短缺,令该产品价格飙升,并顺著产业链向中下游传导。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禁运、几年前的大米短缺都属于人为型通胀,现在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也属于人为型通胀。

目前在美国的通货膨胀,实际上含有周期性通胀、货币型通胀和人为型通胀,属于复合型通胀。每个源头的成因不同,传导机制不同,加息可能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联储的利率政策对周期性通胀应该有政策效果的,通过为炽热的经济降温,管理需求,管理预期。利率政策对货币型通胀可能有一点效果,不过此类通胀归根到底源自过度流动性,需要联储收缩资产负债表,回收信用。在美国财政赤字没有很大改善的情况型,联储的运作空间有,但是不大。

近期通胀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能源和食品价格暴涨。在疫情结束之时,社交距离限制被取消,经济活动恢复,在很大程度上算是周期性通胀,但是最近的情况就不同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和战火对乌克兰农业的冲击,带来的是人为型通胀,根本不是货币政策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周期型、货币型和人为型通货膨胀中,联储加息真的可以直接触及的,只有周期性的因素。激进加息未必可以真正将通货膨胀拉回到2%的政策目标,但可能因为资金成本的突然暴涨而拖垮经济。倒挂的国债收益率所折射的就是市场对此的判断。

联储每一轮加息,都是以软著陆为目标的,不过在过去十次加息周期中,最后有八次以硬著陆告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