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国务院4月6日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新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类专项再贷款等。
“在宽信用和降成本目标下,货币政策仍需进一步发力,降准、降息、存款利率改革和调整都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操作排序是降准高于存款利率调整,再高于降息。”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会议指出,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严重冲击,必须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一是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在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缓解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二是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失业农民工发放补助。三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加大失业保险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
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
此次国常会对经济形势再做研判。
此前,1-2月宏观数据表现较好,但3月中旬以来疫情散发可能对3月及一季度的数据造成冲击。中泰证券固收团队表示,3月以来,多地发生疫情,经济面临较大的不利影响。该团队使用工业生产增速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拟合GDP季度同比增速,估算出一季度GDP增速约为4.8%。
上周的国常会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是,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提出的具体应对举措主要在财政政策方面,包括加快专项债额度下达、发行及加大水利投资规模。
本周国常会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更加具体,但总体的形势仍是“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
此次国常会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有的超出预期。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市场主体困难增加,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
会议相应指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要通过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综合施策保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各部门要针对形势变化抓紧研究政策预案,及时出台有利于市场预期稳定的措施。
相较上周国常会的安排,此次国常会提出的具体政策主要是货币金融政策,包括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新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类专项再贷款等。
金融业让利实体
此次国常会表示,要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金融业让利实体在2020年已有先例。为应对冲击,2020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当时发表的《客观看待第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增长》一文称,在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难、银行利润绝对量较大的情况下,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空间。银行要发挥利润较多的优势,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0%。近期陆续公布的年报显示,六大国有银行利润增速均为两位数,在11%左右。而此前,六大行利润增速达到双位数还要追溯到2013年。在当前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之时,金融业仍具备让利的空间。
“对我们而言,减费让利是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必然选择。”工行行长廖林在业绩会上表示,“工行作为国有大行,通过合理让利促进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是必要的、合理的。今年净息差有下行的压力,但是工商银行资产端、负债端有了比较成熟的运作,使净息差能够管控在合理的区间内。”
从结果看,2020年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占比近四成。此外,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设立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债券利率下行,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分别让利4200亿、3800亿、1200亿、460亿。
今年1月17日,1年期MLF和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推动1月一年期LPR、五年期LPR分别降低10个基点、5个基点。近期金融委会议、货币政策委员会、国常会陆续召开后,市场预期央行降准降息临近,届时将带动贷款利率下降,从而让利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利差将被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3月底召开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增“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的表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