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小幅增长: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0%,增速较去年12月份回升0.8个百分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数行业实现利润增长,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减亏,其中有15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
对此,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时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地区、各部门加大稳增长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工业经济稳定恢复,企业利润小幅增长。”
收入端改善是主因
从大类行业看,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小幅增长主要是由采矿业利润大幅增长带动。
对于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出现小幅增长的原因,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对记者分析说:“收入端改善是此次利润增长的主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剔除价格因素之后,同比增长5.0%;营业支出同比增长15.0%,剔除价格因素之后,同比增长3.3%,因而收入端改善是利润小幅增长的主因。”
企业收入增长较快的现象从数据可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高于去年12月份1.6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收入同比增长。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3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大类行业看,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小幅增长主要是由采矿业利润大幅增长带动。1~2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增长1.32倍,拉动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0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煤炭、原油等价格同比涨幅较高。1~2月份环渤海动力煤、原油平均价格分别为745元/吨、93美元/桶,分别同比上涨23%、58%。”
朱虹也表示:“能源原材料行业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贡献较大。”
相关数据显示,1~2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增长1.32倍,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水平,部分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其中,受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煤炭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等因素推动,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采选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7倍、1.55倍,拉动作用均较去年12月份进一步增强;受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价格上涨拉动,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3.8%、27.3%,均实现较快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消费品行业利润增长较快。相关数据显示,1~2月份,酒饮料、纺织、食品制造、文教工美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5%、13.1%、12.3%、10.5%。“受春节提振消费等因素拉动,部分基本生活类消费品行业利润增长较快。”朱虹认为。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行业多处于下游,从而也推动了下游工业企业利润占比的适度提升。
企业利润增速出现分化
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为负意味着政策需要进一步关注海外输入性通胀等造成的成本压力。
记者还注意到,此次国企、股份制企业利润出现回升,然而私企利润增速出现小幅回落。官方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57.8亿元,同比增长16.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85.7亿元,同比增长9.4%;但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91.3亿元,同比下降1.7%。
对此现象,红塔证券宏观研究员孙永乐告诉记者,这种分化可能与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有关。在私营企业面临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或许需要出台更强的帮扶举措,特别是在3月份国内疫情再次反复的时候,下游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的压力只会更大。
在孙永乐看来,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利润的结构性分化。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为负意味着政策需要进一步关注海外输入性通胀等造成的成本压力,保供稳价、减税降费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朱虹也坦言:“总体来看,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今年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受基数较高影响较去年全年明显回落,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利润率和产销衔接水平均有所下降;企业盈利改善仍不均衡,下游行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利润增长缓慢,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
展望未来,孙永乐认为,往后来看,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还会面临一定的压力。一方面是3月份国内疫情的蔓延对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可以看到国内PTA(精对苯二甲酸)开工率、螺纹钢厂开工率和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大幅弱于往年同期,预计3月份工业增加值会成为利润增速的拖累项;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还有待进一步缓解,海外输入性通胀给中下游企业造成的压力仍然存在。
梁婧还告诉记者:“预计未来在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保持低位。”
梁婧解释说:“短期内,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煤炭价格或保持高位,这将带动采矿业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形成较大支撑,但随着上年价格基数逐步走高,预计到下半年采矿业利润增速将较上半年有明显回落。在疫情反复、收入恢复乏力等因素影响下,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长动力不足;出口动力将有所减弱,这将对中游原材料、装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