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国宏观走势几何?
经济活动:3月本土疫情冲击加剧,大幅压制出行消费。地产数据仍处“冰点”。另一方面,工业生产暂时稳健、建筑活动部分受阻。3月国内本土疫情持续扩散,1-29日全国累计本土确诊34,937例,无症状感染者55,034例。本轮疫情涉及多个一线如上海、深圳被划为管控区,进一步压制消费出行。3月1-28日,11城地铁客运量较去年同比下行25%,百城拥堵指数、国内航班数等高频指标同比也下滑10%左右。3月1-20日,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14%,降幅较1-2月的1.3%扩大。此外,3月1-28日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跌幅仍超过45%,土地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跌幅超30%;开发商现金流紧绷、偿债压力大幅上升。工业生产方面,钢铁、煤炭等工业生产开工同比基本持平;但建筑钢材成交额、水泥企业开工率均下行,建筑活动可能受疫情扰动。
通胀:3月国际油价进一步上涨,有色金属和国际粮食价格亦上行。猪价仍低迷,粮食价格上行。3月俄乌谈判进行中,布伦特油价环比上涨22%至119.5美元/桶;另一方面黄金价格和国际粮价冲高后有所回落。国内螺纹钢价格上行4.6%,水泥价格微升。此外,国内粮食价格上涨,3月小麦价格上行6.5%,玉米价格上行3%;但是猪肉收储难阻价格下行,3月猪肉批发价进一步下跌2.5%。
金融市场:3月央行MLF操作量增、价平,LPR利率未下调。银行间利率和企业债券收益率普遍小幅上行。政府债融资同比继续多增。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3月国债收益率变动不大,但银行间利率和企业债利率小幅上行。信用债融资偏弱:3月净融资2363亿元,低于2月的3565亿元;其中房地产债券发行512亿元。另一方面,利率债(国债、地方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发行8,899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789亿元,靠地方政府债发行拉动。3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0.6%,但兑一篮子货币升值0.7%。
1-2月重要宏观数据回顾:2月新增社融1.19万亿元,同比回落至10.2%。居民房贷2007年以来首次月度下降,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疲弱。1-2月广义财政盈余3,093亿元,同比收窄4,587亿元,主要是由于专项债发行同比扩张、政府性基金支出加速推动赤字扩大。此外,1-2月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但能否持续仍存在不确定性。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下滑至5%。通胀方面,2月核心CPI从1月的1.2%下降至1.1%。
政策方面:1)两会表示今年财政将实现2.5万亿元减税降费:3月8日央行公告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超1万亿元,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助力财政宽松。2)3月16日国务院金稳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地产行业压力、疫情管控、行业监管等层面做出直接回应。
4月宏观重要观察点:
1)4月重点关注国内疫情发展,疫情对居民消费、生产和投资的影响可能在4月继续发酵。
2)关注4月房地产企业偿债情况及政策。融创、富力等房企原定于4月初付息,但已和投资者沟通展期事宜。此外,龙光、碧桂园等房企的付息情况同样值得关注。3月30日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通知宣布接受多家房企中票注册;哈尔滨、福州、郑州等地放松限购限贷。
风险提示:疫情加速蔓延、政策调整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