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香港疫情越过峰值后的回顾与启示
时间:2022-03-30 00:00:00来自:华泰证券字号:T  T

3月26日中国香港单日新增新冠确诊跌至8841人,自2月25日当天确诊“破万”之后首次重回万人线之下;此后两日继续回落至8037和7685例。

此前两篇相关分析基础上,我们对香港本轮疫情进行回顾、并提炼对大陆疫情的一些启示。在此衷心希望香港疫情确认见顶,而本篇顺利成为华泰宏观香港本轮疫情分析的收官之作(请参见3月6日的《管中窥豹:香港南韩疫情凸显抗疫挑战》及3月14日的《香港疫情高位盘桓,大陆抗疫挑战上升》)。

经历艰难的2个月,中国香港可能已经越过本轮疫情高点虽然日确诊人数仍然占比超过总人口的千分之一,但相较此前几乎10倍于目前的日确诊人数来说,抗疫压力已相对缓解。2月后香港疫情加速扩散,3月3日公布的日确诊数达本轮的高点、近8万人——单日确诊超过常驻人口的百分之一,在全球均处于极高水平。社交隔离之外,实际意义上“免疫”

人口比例的大幅上升也削弱了疫情的后劲。总人口739万人的香港,本轮疫情公布的累计确诊达到110.9万人(15%人口),而学界估算的实际感染人数则更高。同时,二、三针疫苗覆盖率快速上升至目前的77%和36%。

技术上看,香港对奥密克戎有有效“抗体”的人群可能已经超过四分之三。

参考香港经验,中国大陆本轮疫情可能在4月中旬前后“达峰”

鉴于人口密度及生活习惯更相近,香港疫情发展曲线对国内大城市有借鉴意义——本轮香港疫情领先上海约三周,领先全国约一个月。由此预计本轮国内新增确诊病例的“峰值”可能会出现在4月中旬前后;此后1-2周内相关管控措施可能开始边际放松。但由于中国大陆高人口密度城市较多,纵深更广,不排除大陆疫情出现各地“此起彼伏”的形态。

总结香港本轮正面“遭遇”奥密克戎的几点经验教训1)奥密克戎毒株传播更快,感染基数异常庞大。所以即便重症死亡率较低,仍可能造成一定的医疗资源挤兑。此时加强医护人员的有效防护尤为重要。

2)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可能是最终战胜奥密克戎挑战的、有“釜底抽薪”

功效的关键举措。第五波香港累计死亡7207人,占人口近千分之一,此役不可谓不惨烈。死者平均年龄为86岁,96%在60岁以上、其中88%未完成两针疫苗接种。所以集中精力加大检测力度和隔离防控强度同时,推进老年人第二、三针疫苗接种至关重要、而更不应由于抗疫的短期压力而被暂缓。

3)加快自测机制的建立,尽快构建、调试有效的居家隔离检测体系对香港和新加坡疫情控制大有裨益。——2月26日起,香港开始将快速检测阳性患者纳入日确诊数据统计,双管齐下,加快检测效率,对48小时就有传染力、传播值在9-10之间的奥密克戎是必要的补充。同时,对轻症、无症状感染者建立更为科学、高效的居家隔离检测体系,也有助于减轻社会压力及民众对疫情和相关隔离举措的忧虑,有助于在社会层面更快“清0”。

权衡之下,香港将分阶段对内对外谨慎“重启”

经利弊权衡,香港宣布4月1日起分三阶段放宽防疫隔离政策。虽然对奥密克戎毒株的免疫力提高,但放开社交距离相关规定仍将在相当一段时间给相关带来较高的抗疫压力。后续演变值得关注,经验也值得进一步总结和借鉴。

风险提示:病毒再度变异,特效药研发量产、易感群体疫苗接种速度低于预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