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82期(总第745期):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上线 助力湾区金融服务创新
时间:2022-03-30 00:00:00来自:中国银行字号:T  T

2022年3月2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发布消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在粤澳两地上线试运行。该平台的上线,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后,粤澳加快跨境数据便捷有序流动,探索建立开放型、合作型、示范型跨境数字服务融合的又一创新之举,首阶段以金融服务作为试行范畴。

早在2020年5月,微众银行牵头研发的国产安全可控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FISCOBCOS基于实体身份识别、可信数据交换等技术方案,实现了粤康码与澳门健康码跨境互认,助力粤澳两地居民实现正常跨境通关,免除14天医学观察期。此次上线平台的技术方案与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一脉相承,由澳门金融机构出具的可被内地采信的相关证明原件,由居民自主线上提交,由跨境数据验证平台验证文件的真实性,凭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保障数据真实可靠及隐私安全。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跨境数据验证平台进一步增强大湾区三地联动服务优势。数据平台由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协调和推动,珠海华发集团旗下华发金融科技研究院及深圳联合金融作为内地侧运营方,南光集团下属的南光通作为澳门侧运营方,澳门万高信息科技作为平台技术供应方,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作为区块链开源技术支持方共同研究打造,集聚了湾区多地的政府、银行、企业的智慧和力量。

数据平台旨在服务民生,为居民跨境流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并且为企业服务也留有接口。虽然首批试点在粤澳间,但对深港两地合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价值。特别是近期疫情暴发,深港两地跨境数据流动、交换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一直以来,香港居民在数据隐私保护、数据泄露和违规使用方面都比较审慎,同时深圳与香港两地数据管理在法律和监管方面也存在差异,特别是《深圳数据条例》出台后,第三方不能未经个人授权直接使用用户数据和信息。在缺乏有效法律法规支持的前提下,数据难以出境,包括电信、税务、社保等数据跨境流动都存诸多困难。据平台设计建设方表示,此次跨境数据平台设计的核心逻辑正是基于目前存在的痛点,采用“用户自主携带转递,数据严格保密”原则,尽可能打消用户的担心以及满足监管的要求。在实践中,用户自主跨境传递数据,粤澳两地机构不直接传输和交换用户数据,通过比对约定的加密哈希值而非具体原文数据信息校验数据可信与否,从而保护用户与机构的数据隐私,降低跨境数据可信风险、滥用风险、泄露风险,也符合最新的数据相关法规及条例的规定。且数据平台的相关技术完全由国内机构自主研发,有较好的把控性和独立性。从理论上说,用户信息和数据仅存放在用户本身及提交给拟办理业务的对象机构,不会滞留在第三方。政府也可以在平台试行过程中,对数据跨境后的储存、使用、流通等环节进行监管核查,完善配套制度,包括数据泄露的监管手段及追究措施。

第二,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或能破解大湾区跨境征信难题。跨境征信业务由于涉及跨境数据传递,近年政府出台了一些指引,大湾区建设伊始更是被赋予了先行示范的希望,但实质性的进展还未达预期。2020年,央行等四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中,就要求“推动跨境征信合作,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探索推进征信产品互认”。2021年9月,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初步明确了跨境征信数据信息查询、应用的相关要求。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中,也明确了“放宽数据要素交易和跨境数据业务市场准入。审慎研究设立数据要素交易场所,加快数据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与流通”。可以设想,大湾区跨境征信问题有望能够实现率先破局。根据广州央行的工作计划,跨境征信合作需要在符合三地法律法规及金融监管要求的框架下,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利用区块链先进技术,以企业征信机构的联盟为突破口,由“粤信融平台”(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牵头,湾区企业征信机构共同参与,安全、及时、高效地为大湾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征信产品和服务,促进资金、生产要素在大湾区的自由流动。截止目前,“粤信融平台”已汇集了来自39个省有关部门、21个地级以上市的7.78亿条数据,并免费共享给省内银行为中小微企业“画像”,将“信用记录”

转换为“信贷资金”,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粤信融”已全面覆盖广东全省除深圳之外的20个地市,为1.26万个商业银行网点开通了查询用户,共有152.55万家企业在粤信融上注册。此外,深圳的百行征信也在积极探索跨境征信体系的建设,作为全国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从2018年落户深圳开始,就持续为开展放贷业务的市场主体和其它主体提供征信服务。截至2021年6月30日,百行征信已累计拓展法人金融机构2160家,基本完成与主要金融机构的渠道搭建,与1338家机构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和产品服务协议,个人征信系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