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经济乍暖还寒,花开尚待时日
时间:2022-03-3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1.俄乌冲突引发世界经济下行和金融风险

俄乌冲突超预期爆发,引发全球对世界经济衰退担忧。2月末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石油、天然气、主要粮食品种和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使得本已处在上行期的全球通胀更是“火上浇油”。伴随着俄乌冲突的发酵,美欧与俄之间发起的制裁与反制裁,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逐步凸显,其影响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俄乌冲突引发全球通胀,抑制全球交易、投资与消费。俄天然气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约20%左右,石油出口份额超10%,俄乌冲突冲击全球能源供给;俄乌合计出口大麦占全球份额超32%、小麦超22%,乌克兰油菜籽出口占全球份额超15%,俄乌局势左右着全球粮食安全;俄乌也是金属和化肥出口大国,俄乌冲突持续将导致这些出口供应断崖式下降,推升全球通胀水平,由此抑制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和投资,从而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3月,OECD预测俄乌冲突可能会使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至少减少1个百分点,并至少提高通胀率2.5个百分点。而当前美国通胀高烧不退,3月美国CPI同比大概率突破8%,创下新高,并可能持续数个季度维持高位,由此逼迫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为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运行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欧洲面临经济和金融双压力,欧洲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拖累世界经济增长。俄乌冲突影响下欧洲经济受损最深。欧洲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欧洲消耗的煤炭46%、天然气45%,原油27%进口自俄罗斯,欧洲步美国后尘加入制裁俄罗斯行列,将大幅度提高欧洲能源价格。基于欧洲与俄罗斯较为密切的经贸和金融投资往来,切断俄罗斯的对外收付的金融渠道后,将不可避免导致大量的债务违约发生,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可能受到打击,不排除出现大面积风险传染促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截至2021年末,俄罗斯外债高达4782亿美元,欧洲债权占比较高。上述两方面压力都可能使得欧洲面临经济衰退风险。3月10日,欧洲央行将欧元区2022年GDP增速预期下调为3.7%,此前预期为4.2%。而随着势态的进一步恶化,2022年欧元区经济增长有很大概率跌至3%以下。

2.美联储可能加码紧缩力度

通胀是决定美联储后续加息路径的首要因素。自去年以来,地缘政治危机和供应链瓶颈的共同作用下,能源、食品、房租、服装、医疗保健、交通运输等领域都出现了广泛的价格上涨。除了货币超发以外,供应链紧张是美国通胀高企更为重要的诱因,因此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在疫情反复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下,一季度部分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给美国的通胀施加了巨大的上行压力。未来几个月,能源和农产品供应短缺是否能够缓解仍取决于俄乌局势的发展方向。俄乌冲突的影响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影响国际原油供应,WTI原油价格可能在桶100美元上下宽幅震荡,不排除创出阶段性高点的可能性。

美联储很可能在5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6月再加息25个基点,在7月的会议上开始缩表。美联储仍将持续通过鹰派的前瞻性指引试图抑制通胀预期。

十年期与两年期美债期限利差较窄可能会限制美联储货币政策空间。期限利差倒挂将削弱美国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导致信贷条件紧缩,预示经济很可能会步入衰退。市场对此已有担忧情绪。若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资产价格波动率可能继续上行,从而增加剧美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3.PMI可能阶段性收缩

受疫情防控管制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3月制造业PMI可能暂居荣枯线之下。本轮疫情防控对于东部和东南部多个出口导向型城市的生产影响较大。据测算,已停工停产的地区将损失大约3000亿出口额,占2021年全国出口总额的1.4%~1.5%。生产能力受限会大大拖累国内订单和出口订单的获取,停工停产对于就业影响较大,同时疫情防控的再度升级以及近期国际局势导致国内资本市场震荡和通胀加剧也会打击生产商对于未来前景的信心。但我国制造业韧性较强,多国经济恢复常态化会外需仍有持续推动作用,大宗商品价格较高亦对指数有一定支撑,同时稳增长政策效应正在落地之中,3月制造业PMI出现类似2020年暴跌的可能性很小,小幅低于荣枯线的可能性较大。预计PMI指数为49.5。

二季度制造业PMI将重回扩张区间。制造业PMI有望在4月重回荣枯线之上并在随后两个月保持扩张态势。

4.工业生产稳中趋缓

受疫情的影响,3月工业生产明显趋缓。1~2月,全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由于工业生产率先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且韧性较强,对于疫情反弹的敏感度较低。3月高频数据显示生产继续稳步推进。不过全国性的疫情散发导致部分地区生产停摆,对工业生产也的确产生了拖累,3月挖掘机同比可能下降49%左右,降幅较2月扩大3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市场销量下降58%左右。综合考量,预计3月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至5.5%。

二季度,工业生产有望较快恢复增长。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部分地区的生产停摆状况也将得以恢复,推动生产端向正常化修复。预计二季度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将达到7%~8%的区间范围内。

5.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回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