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运行
1、国内经济
1-2月经济数据普遍向好,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1)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主要受益于保供稳价、全球市场两项驱动力。保供稳价政策驱动之下,采矿业增加值增速创2019年四季度以来新高;同时面向全球市场的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4%,装备制造业增长9.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回升。但首先是有一定价格因素,今年1-2月CPI平均0.9%,原油及其制品、金银珠宝等涨价明显;其次调查失业率升至5.5%,每周工作时长下降,显示就业仍有压力;此外3月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也还没有显现。(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回升,存在明显价格因素。1月、2月PPI增速分别达到9.1%、8.8%。以PPI为基准,其实只有制造业投资实现了量的增长,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仍然相对不足。尤其是商品房销售面积、三线城市住宅价格增速已为负值。
3月新政策与新变化:专项债发行仍然保持较快进度,财政支出增速明显回升,更多城市放松限购限贷措施,但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国内经济呈现公共部门驱动但私人部门受制的情况。海外方面,俄乌冲突仍然有较大不确定性,全球能源价格持续上升;美联储首次加息,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升,压制全球金融扩张;3月23日美国恢复从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豁免,但同时也对中国通信公司的在美业务进行了制裁。
预测:3月制造业PMI降至50.0%,大型企业景气向上,小型企业景气向下;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5.8%,1-3月累计同比增长6.0%;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同比5.2%,1-3月累计同比5.6%;1-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4.5%、基建投资增长7.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3%);一季度GDP同比5.1%。总体上稳增长政策仍是主要驱动力,内生驱动力同时受制于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与全球货币条件收缩。
2、进出口:
预测3月出口同比增12.9%(2月出口增速6.2%)。1-2月我国进出口金额创同期新高,但基数拖累增速下行。影响3月出口增速判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一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趋弱,海外重要经济体放松管控,生产保持平稳有序,外需有基本面支撑。欧美日制造业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其中欧元区3月PMI收录57.0(前值58.2)。二是,从补库存角度来看,美国制造业耐用品补库存仍在持续,我国外贸盘有望保持韧性。三是,先验指标显示外需仍然不弱。韩国3月前20日出口增长10.1%,进口增长18.9%,反映全球需求仍然旺盛,加工贸易保持顺畅;截至3月25日,CCFI航运指数较2月有所下行,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区间。四是,海运、陆运和空运未受严重影响,俄乌冲突对我国出口影响有限。具体到出口受益行业,一,截至1月底,预计美国非金属矿物制品、机械制品、电气设备、运输设备、家具等持续补库存,有利于我国相关行业出口;二,受疫情、俄乌冲突等方面影响,预计高科技产品、农产品等需求有望保持旺盛。
预测3月进口同比增1.9%(2月进口增速10.4%)。一是,从基本面来看,国内制造业维持景气区间,2月PMI收录50.2,其中PMI进口项48.6(前值47.2),意味着进口需求整体会保持平稳。二是,从海外供应能力来看,疫情对全球生产约束逐步减弱,但是俄乌冲突加剧了部分商品供需错配格局,对全球的石油、天然气、农产品、化肥等供应链造成一定冲击。三是,从进口的边际影响因素来看,虽然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步收紧,预计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仍然影响进口边际。此外,应关注RCEP生效、碳中和政策、基建稳增长政策等对进口的边际影响。
二、商品价格
预计3月CPI同比1.2%,环比-0.1%。3-5月CPI基数因素在0.3、0.6和0.8,这决定了CPI的上行趋势。食品项来看,节后需求转弱,3月猪价环比降幅约9%;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亦有下行。非食品项来看,国内局部疫情严峻,服务项预计价格偏弱。俄乌冲突对CPI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1)小麦等粮食价格上行,可能导致猪价因成本压力、产能加速去化而拐点提前。2)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2-3月汽油市场价格连续上调,正在推高CPI的交通工具燃料项。
预计3月PPI同比7.5%,环比0.5%。PPI的3月份基数因素在6.65,预计环比温和上行、同比小幅回落。其一,俄乌冲突下,布伦特原油价格2月涨幅约12.6%,3月涨幅约21.5%,传导到国内一般滞后一到两个月,应为新涨价因素的主要贡献。其二,随着国内基建项目的落地,预计黑色和非金建材等上游商品价格受到内需提振和成本端的支撑。美联储加息落地后,有色商品仍受低库存和供需格局的支撑。
三、宏观政策
1、财政政策
前两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比较超预期,但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靠,国内经济尚未摆脱不利局面。在此基础上,财政政策仍将会以“稳增长”作为工作重心,“保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提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22年两本账预算支出增速12.8%,与2020年(13.2%)接近,超过2019年(11.1%),这是对财政支出强度的有力保障。基建增速表现可以继续期待。1-2月数据显示,两本账的财政支出均体现对基建发力的较大支持。
受3月国内散点疫情影响经济数据回落,税收收入可能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