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之内,我国重点城市的常住人口增减格局就已突变。
截至3月25日,全国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至少已有11个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变化的情况,具体包括成都、杭州、重庆、天津、郑州、宁波、青岛、上海、北京、广州、南京。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发现,与2010-2020年的年均常住人口增量相比,这11个城市2021年的常住人口总体增量,大幅减少至96.39万人。2010-2020年期间,这1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年均总体增量高达328.1万人。
是什么影响了2021年重点城市的人口变动?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高校毕业生与农民工的“城市选择”是关键变量。疫情影响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风险偏好”明显收紧,稳定的就业岗位成为不少人的首选。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回乡考公、考事业编比在大城市更容易,加之返乡生活成本更低,“返乡就业”渐热。
另一方面,2021年中国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251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7172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为12079万人,增长4.1%。由于产业内迁、制造业自动化使部分东部大城市的制造业岗位减少,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就业”也直接影响了大城市的人口格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还认为,2021年重点城市的人口格局变化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多数省份步入自然人口负增长的发展阶段,我国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或将更依赖于人口质量的提升。
大城市人口增长为何放缓?
2010年至2020年,中国大城市迎来人口发展的“黄金时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多大城市在这10年间常住人口增长超过300万人,每年平均增量超过30万人。
但是,2021年,一个明显特征是,以一线、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重点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减少。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了目前已发布2021年统计年鉴(其中包含2020年人口数据),并且也发布了最新2021年人口数据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一共有11个城市公布了相关人口数据。
2010-2020年间,这1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年均共增长328.1万人。但是,这11个城市在2021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出现“缩水”,总增量为96.39万人,较过去10年年均人口增量减少了超过70%。此外,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没有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21年增长超过30万人。
导致大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大幅“缩水”的原因复杂。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第一个因素是,全国自然人口增长发生变化。首先,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常住人口增量降低。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统计公报,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2‰,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常住人口仍出现小幅上涨,意味着上海仍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其次,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5年开始下降,而大城市最容易吸纳的就是前来寻找就业机会并留在大城市的人群。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尽管较全国的“拐点”晚了数年,但自2019年开始,也有不少大城市的就业人口总量出现下降。
第二个因素是,大学生就业方向出现变化。近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考公、考编的热情较高。从报录比看,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57.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1:1。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212.3万人通过了资格初审,与录用计划数的比例约为68:1。一些大城市的竞争颇为激烈,使很多高校毕业生将目光瞄准了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或者返乡报考。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如果仅拥有本科文凭,留在大城市将面临更为激烈竞争,因此他们即便在大城市的高校就读但寻找大城市周边就业机会,或者返乡就业的情况不再罕见。
第三个因素是,很多农民工也选择“返乡就业”,这也使中西部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更加获益。根据重庆2021年统计公报,全市农民工总量756.3万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外出农民工513.6万人,下降1.7%;本地农民工242.7万人,增长13.4%。2021年重庆自然人口增长率为-1.55‰,而当年常住人口增长3.5万人,显示人口回流。
支撑人口增长的关键是什么?
2021年,也有部分大城市在常住人口增量中表现出色。根据统计数据,上述11个城市之中,常住人口增量较多的城市是成都、杭州和青岛。其中,成都增长24.5万人、杭州增长23.9万人、青岛增长15.1万人。
这三个城市为何表现突出?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首先,从产业上看,这三个城市各有发展特色,较能吸纳就业人口;其次,这三个城市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也有利于吸引较多人口流入。
具体看,与重庆类似,成都在过去十年里成功抓住了国内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机遇。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成都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英特尔、富士康、戴尔、联想到京东方,成都一直是“IT西进”的引领者,也是西南互联网重镇,国民级游戏王者荣耀就诞生于此。2021年,成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分行业看,五大先进制造业增长11.2%,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0.4%,装备制造产业增长8.0%。同时,成都也是国内有名的“网红城市”,以舒适且惬意的生活环境著称,吸引了很多同时重视生活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前来。
杭州也以人文氛围和生活环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