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最新顶层设计出炉。
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一直以来,长江中游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上的地位都不容小觑。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涵盖31个城市,2020年总人口为1.3亿人左右,约占全国9.4%,2021年三省GDP总和达12.57万亿,超过经济第一大省广东(12.44万亿),也高于京津冀(9.63万亿)和成渝(8.17万亿)。
自2004年定调中部崛起战略至今,时间已过去近20年。近年,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的建设发展,我国城市群基本形成东南西北四极。实际上,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曾是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有力竞争者。成渝率先“晋级”后,唯有中部地区尚无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城市群。此次方案出台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国区域版图上的地位提升,鄂、湘、赣三省将加速一体化进程,抱团进击中国经济“第五极”。
“方案中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总体定位,从区域、国家和国际三个层面,描绘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作用和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强调的是,与东部三大城市群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位条件独特,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
中部崛起带动者
无论从人口、经济还是区域定位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潜质都值得关注。
以GDP增速为例,2021年鄂、湘、赣三省分别增长12.9%、7.7%和8.8%。“湖北和江西属于比较高的增速,湖南也不算慢。如果从较长时间段看,相比2010年,鄂、湘、赣三省GDP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上升2、1、1位,说明增长动力要高于全国水平。”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他进一步指出,与现有的东南西北四极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有其特殊性。首先从定位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部崛起的带动者,这与分别处在东部、西部的“前四极”不同。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经济腹地,区位更为居中。需要注意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处在长江黄金水道的中游,更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从产业角度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处在中国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的中间位置,既要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也要在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中承担创新带头的角色。
梳理国内外成熟城市群的发展脉络,“一体化”是城市群发育的关键命题。自《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2015年实施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但同时也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包括省际协商协作机制不健全,一体化发展水平偏低;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次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等。也正因此,对于仍属于发展型城市群阶段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而言,若要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联动。
“就全国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各地区的合作尚不处于领先位置。长三角、珠三角都有较长时期的区域合作探索,已形成较稳定的合作机制和成熟的合作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原副主任范恒山近日公开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跨区域跨流域协同联动为重要指向的相关区域重大战略的相继出台,又为这些地区深化合作提供了基本路径和强大动能。“长江中游城市群所涉地区应充分认识深化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范恒山进一步表示。
谁能担当“领头羊”?
长江中游城市群如何构筑“一体化”抱团发展格局?
对此,方案明确了建立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空间动力机制。根据方案,未来将强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会城市引领功能,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空间格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其中,“三核”是指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三圈”则是指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
“这是区域经济一般规律和发展经验的重要体现,实质是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空间的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冯奎强调,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省会城市发挥“核”的引领带动作用,需要发挥都市圈的平台功能作用,也需要经济区与行政区产生叠加效应,以及城市、小城镇、园区等不同节点的特色功能支撑等。
不过,放眼长江中游城市群31座城市,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尚无能“挑大梁”的世界级一线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谁能担当“领头羊”?
在应习文看来,三座城市当中,武汉最有潜质。从GDP看,2021年武汉、长沙、南昌分别为1.77万亿、1.33万亿和6651亿,三座城市各自占所处省份GDP的比重依次为35%、29%和22%。换言之,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经济首位度,武汉均排在首位。